[发明专利]赤泥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5749.1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76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术军;果世驹;尹志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骥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28/34 | 分类号: | C04B28/34;C04B40/02;C04B111/2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德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5 | 代理人: | 林才桂;张洋 |
地址: | 541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建筑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赤泥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将赤泥、屏蔽物料及胶凝物料混合得到赤泥磷酸盐胶凝材料,经成泥、制粒、固化压制及烧结处理后,最终制备出赤泥建筑材料。所述赤泥建筑材料包括建筑构件、装饰板材及路面材料,以及耐热1500℃以下的其它制品,具有无毒、无放射性、高强度、致密等特性。本发明的方法简单,流程短,且能够屏蔽赤泥放射性,使其达到建筑材料国家标准核素限量要求。并且在屏蔽放射性的同时,获得无毒、无味、无公害、耐腐蚀、耐高温的高强度赤泥建筑材料。从而能够大规模消耗和利用赤泥,实现变废为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赤泥回收利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赤泥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赤泥作为电解铝工业的固体废物,碱性极强,某些赤泥还具有放射性。至2020年底,我国至少有3亿吨电解铝赤泥只能露天堆放,且为避免其飘到空气中造成大气污染,需要进行浇水,保持一定的湿度,使其以湿赤泥块方式存放。随着电解铝工业化发展,堆放的赤泥会越来越多,既带来环境污染,也会使人受到伤害的危险性越来越大,周边环境也会越来越无法实现绿色生态。
如何处理和消化赤泥是长期存在的课题。对赤泥放射性出现过一些调查和研讨,但是没有可实施的工业化对策;对赤泥强碱性出现过一些脱碱工艺的研究和专利,但是,脱碱不仅投资大,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次生环境污染及附带的成本增加问题。目前尚无大量消耗赤泥、大量利用赤泥的简单工业化方法。
制造建筑材料是大宗消耗赤泥的出路之一。就常规的建筑材料、建筑制品如赤泥水泥、赤泥墙体砖、赤泥免烧砖、赤泥路面砖而言,有放射性的原料赤泥,屏蔽放射性为第一要素。含赤泥的建筑材料和制品,普遍强度较低,提高含赤泥制品强度是第二要素。酸性磷酸盐无机胶是耐高温的无机粘结剂,广泛用于铸造砂型固化、耐火材料无定形浇注料、航天航空合金零部件表面陶瓷耐热涂层等方面。当磷酸盐以一定浓度的“胶水”形式与赤泥粉末混合胶合在一起时,水溶性磷酸盐胶体在赤泥氧化物颗粒之间形成三维连通网络,70%以上赤泥颗粒大小在200nm左右,与磷酸盐胶体网络构成了一种液-固“微观复合材料”。磷酸盐粘结剂胶与赤泥中的氧化物表面有极好的润湿性,可以充分铺展,相互粘结牢固。赤泥的强碱性是酸性磷酸盐固化的必要条件。赤泥不必脱碱,可满足磷酸盐固化要求。赤泥强碱性的“缺点”变成了“优点”。液相磷酸盐可以在室温或加热后由变成固相,称为固化。固化后的磷酸盐的本征强度(理论强度)可达到110MPa。磷酸盐中的某些陶瓷颗粒,由于胶水的流动性而带动与赤泥中的多种氧化物颗粒接触,在较高温度下扩散形成多种固溶体,磷酸盐强度与赤泥强度叠加,进一步增加微观复合材料强度,以往赤泥-粘土、赤泥-废渣材料强度的低弊病得以消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赤泥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采用赤泥、屏蔽物料及胶凝物料为主要原材料,制备成赤泥建筑材料,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消耗和利用赤泥,实现变废为宝。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赤泥建筑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提供主料及辅料,所述主料包括赤泥、屏蔽物料、及胶凝物料,所述辅料包括硼酸粉、聚乙二醇粉、及微粉蜡粉;
步骤2、往主料和辅料中添加水,并搅拌均匀,静止陈化,得到稠泥浆;
步骤3、将稠泥浆过筛,待稠泥浆水分蒸发后,形成赤泥预混料;
步骤4、将赤泥预混料进行室温制粒,制得流动泥团粒;
步骤5、将流动泥团粒装入模具中,压制成型形成生坯;
步骤6、将生坯进行烧结处理,形成赤泥建筑材料。
所述赤泥采用在赤泥堆放场除去宏观杂物的赤泥块;所述屏蔽物料为铁粉、赤铁矿粉、磁铁矿粉、炼铁废渣粉、炼钢废渣粉、氧化锶、氧化铋、氧化硼、及氧化锆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胶凝物料为水溶性高温磷酸盐无机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骥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中骥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57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