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施工后高效除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5055.8 | 申请日: | 2021-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94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马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D50/10 | 分类号: | B01D50/10;B01D47/06;B01D46/10;B01D45/02;E21F5/04;E21F5/20;E21F5/00 |
代理公司: | 湖南企企卫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57 | 代理人: | 苏丹 |
地址: | 40216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施工 高效 除尘 装置 | ||
一种隧道施工后高效除尘装置,包括行走装置,行走装置的顶部有一侧开口的筒体,筒体的底部有若干出气孔,筒体的内部靠近开口端有吸尘装置,筒体内远离开口端的位置有喷淋设备,喷淋设备远离筒体开口处的一侧有灰尘沉降过滤装置,筒体的下侧分别有净水收集部与尘土收集部能够对灰尘沉降过滤装置分离出来的净水与尘土分别收集,净水收集部内有泵水装置。本发明通过多次逐级的扬尘沉降处理彻底清除扬尘,防止浑浊空气损害工人的身体健康,同时能够将湿润的尘土与净水分离,湿润的尘土单独进行收集运送处理,净水则可再次利用进行降尘,不但解决了隧道较长不易持续供水的问题而且避免了洒水导致隧道积水的问题,同时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隧道除尘装置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隧道施工后高效除尘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隧道除尘设备大多为管道式除尘,由于隧道长度较长,因此管道的铺设较为困难,且由于管道较长因此容易发生破损增加了维修维护的难度,且管道式除尘设备难以移动,不利于对隧道进行完全的除尘处理,而如果采用喷水降尘一是会使得用水量巨大,在隧道内难以持续大量供水,且喷水降尘会导致消耗大量的水资源;二是会使得隧道内积水,加大后续的施工难度,因此特针对上述缺陷设计一种隧道施工高效除尘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隧道施工后高效除尘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隧道施工后高效除尘装置,包括行走装置,行走装置的顶部安装有横置且一侧开口的筒体,筒体的底部均匀开设有若干出气孔,筒体的内部靠近开口端设有吸尘装置,筒体内远离开口端的位置设有喷淋设备,喷淋设备远离筒体开口处的一侧设有灰尘沉降过滤装置,筒体的下侧分别设有净水收集部与尘土收集部能够对灰尘沉降过滤装置分离出来的净水与尘土分别收集,净水收集部、尘土收集部与灰尘沉降过滤装置相连,净水收集部内设有泵水装置,泵水装置能够将净水收集部内的水泵送至喷淋设备中。
如上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后高效除尘装置,所述的吸尘装置包括转轴,筒体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靠近筒体开口处的一端外侧均匀安装有数根旋转叶片,转轴的另一端伸出筒体后与驱动装置相连,驱动装置能够驱动转轴转动,喷淋设备包括引水槽,筒体的侧壁上部开设有沿筒体长度方向设置的引水槽,筒体的内部横向均匀排布有数个喷淋头,喷淋头与引水槽之间均通过第一通孔相连,引水槽的外端通过管道与泵水装置相连。
如上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后高效除尘装置,所述的灰尘沉降过滤装置包括第三过滤网,喷淋设备能够对第三过滤网表面进行喷淋,筒体的内部密封连接有第三过滤网,第三过滤网位于喷淋设备远离筒体开口处的一侧,筒体的下侧壁开设有排污口与排水口,排污口位于第三过滤网靠近筒体出口的一侧,排水口位于第三过滤网远离筒体出口的一侧,净水收集部包括U型集水箱,筒体的下侧设有U型集水箱,排污口与U型集水箱的一侧箱体顶部中心通过排污管相连通,U型集水箱的一侧箱体中设有倾斜的第二过滤网,排水口与U型集水箱的一侧箱体顶部通过排水管相连,排水管与U型集水箱的连通处位于第二过滤网的最高位置的上侧,U型集水箱的左右两个箱体之间设有尘土收集部,尘土收集部包括尘土收集箱,尘土收集箱的侧壁与U型集水箱的侧壁连接处开口且开口位于第二过滤网的最低位置处,尘土收集箱的底部与U型收集箱的横向箱体顶部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的上端安装第一过滤网,第二通孔的下端安装有单向阀,筒体的内部对应第三过滤网设有过滤网清理装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隧道施工后高效除尘装置,所述的过滤网清理装置包括凸轮,转轴的外侧安装凸轮,凸轮位于第三过滤网远离筒体开口处的一侧,筒体的上下侧壁对称安装有活动杆朝向筒体轴线的弹性伸缩杆,弹性伸缩杆的活动杆外端均连接有楔形块,筒体的上下侧壁对称开设横向的滑槽,横向的滑槽内均配合安装滑块,滑块与滑槽的一侧通过弹簧固定连接,滑块的外端安装有横向的楔形杆,上下两侧的楔形杆分别与对应的楔形块相互配合,楔形杆的一端为斜面,楔形杆的另一端均安装有推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未经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50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