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态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4564.9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95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季伟;郭璐娜;陈六彪;崔晨;郭嘉;王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1K25/10 | 分类号: | F01K25/10;F01K3/00;F01K3/02;F01D15/10;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张建利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态 空气 发电 系统 | ||
1.一种液态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态空气储能单元和分子筛吸附塔自动再生单元,
其中,所述液态空气储能单元包括第一分子筛吸附塔(4)和第二分子筛吸附塔(5),所述第一分子筛吸附塔(4)和所述第二分子筛吸附塔(5)并联连接,所述第一分子筛吸附塔(4)和所述第二分子筛吸附塔(5)能够相互独立且交替进行脱碳脱水,所述分子筛吸附塔自动再生单元与所述液态空气储能单元连接,使得所述第一分子筛吸附塔(4)和所述第二分子筛吸附塔(5)能够利用液态空气储能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相互独立且交替进行自动再生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态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空气储能单元还包括一级空气压缩机组(2)、预冷器(3)和二级空气压缩机组(6),所述预冷器(3)包括第一换热侧(H1),
其中,所述一级空气压缩机组(2)的出口与所述预冷器(3)的第一换热侧(H1)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一换热侧(H1)的出口处连接有压缩空气总管(24),所述第一分子筛吸附塔(4)的入口通过第一压缩空气分支管路(25)与所述压缩空气总管(24)连接,所述第一压缩空气分支管路(25)上设有第一流量控制阀(20),所述第一分子筛吸附塔(4)的出口与所述二级空气压缩机组(6)的入口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分子筛吸附塔(5)的入口通过第二压缩空气分支管路(26)与所述压缩空气总管(24)连接,所述第二压缩空气分支管路(26)上设有第二流量控制阀(21),所述第二分子筛吸附塔(5)的出口与所述二级空气压缩机组(6)的入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态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态空气储能单元还包括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7)、蓄冷器(8)、节流元件(9)、气液分离器(10)和低温储罐(11),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7)包括第二换热侧(H2),所述蓄冷器(8)包括第三换热侧(H3),
其中,所述二级空气压缩机组(6)的出口与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7)的第二换热侧(H2)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二换热侧(H2)的出口与所述蓄冷器(8)的第三换热侧(H3)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三换热侧(H3)的出口与所述节流元件(9)的入口连接,所述节流元件(9)的出口与所述气液分离器(10)的入口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10)的液态空气出口与所述低温储罐(11)的入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态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筛吸附塔自动再生单元包括热吹总管(27),所述蓄冷器(8)还包括第四换热侧(H4),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7)还包括第五换热侧(H5),
其中,所述气液分离器(10)的气相空气出口与所述蓄冷器(8)的第四换热侧(H4)的入口连接,所述第四换热侧(H4)的出口与所述压缩热存储利用装置(7)的第五换热侧(H5)的入口连接,所述第五换热侧(H5)的出口处连接所述热吹总管(27),所述第一分子筛吸附塔(4)通过第一再生分支管路(28)与所述热吹总管(27)连接,所述第二分子筛吸附塔(5)通过第二再生分支管路(29)与所述热吹总管(2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态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吹总管(27)上设有第三流量控制阀(16),所述第一再生分支管路(28)上设有第四流量控制阀(19),所述第二再生分支管路(29)上设有第五流量控制阀(1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态空气储能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筛吸附塔自动再生单元还包括冷吹总管(30),所述蓄冷器(8)的第四换热侧(H4)的出口处连接所述冷吹总管(30),所述第一分子筛吸附塔(4)通过所述第一再生分支管路(28)与所述冷吹总管(30)连接,所述第二分子筛吸附塔(5)通过所述第二再生分支管路(29)与所述冷吹总管(30)连接,所述冷吹总管(30)上设有第六流量控制阀(1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456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热风炉
- 下一篇:一种基于纳米磁珠的食品中大肠杆菌的阻抗快速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