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43817.0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740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1 |
发明(设计)人: | 李世辉;崔冬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F210/02 | 分类号: | C08F210/02;C08F236/06;C08F4/54;C08F4/52;C08L23/08;C08K13/02;C08K3/04;C08K3/22;C08K5/09;C08K3/06;C08L9/00;B60C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欢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烯 丁二烯 共聚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中乙烯单元摩尔含量在45mol%~70mol%之间,且乙烯单元在共聚物分子链中呈无规分布,不存在由连续乙烯单元构成的较长的聚乙烯链段。该共聚物具有较低的结晶度、较高的分子链柔韧性以及较低的玻璃化温度,非常适合应用于制备高性能橡胶材料。所述方法制备的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能够在具有优异耐老化、耐磨耗、高拉伸强度、高抗刺穿强度、低滚动阻力和高耐磨耗性能的基础上,同时具有优良的混炼硫化成型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规共聚物制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将廉价易得的乙烯与丁二烯共聚合制备一种高性能的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橡胶材料,是学术界和工业界梦寐以求的目标。这种乙烯-丁二烯橡胶材料,易于混炼硫化成型,且具有耐老化、耐寒性能优良,拉伸强度高,耐磨性能优良、耐刺穿、滚动阻力低等特点。要实现上述性能,需要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具有特定的微观结构和序列分布。目前已报道的催化体系,催化乙烯与丁二烯共聚合主要形成三种乙烯-丁二烯的共聚物结构:乙烯-反式1,4-丁二烯交替共聚物;乙烯-顺式1,4-丁二烯多嵌段共聚物;乙烯-环烷烃共聚物。
例如Angew.Chem.Int.Ed.2005,44,2593-2596报道的利用双茂钕催化剂制得乙烯-反式1,4-丁二烯交替共聚物,但是该共聚物链结构非常规整极易结晶,且结晶度较高,交联后也无法消除其结晶行为,故不能用作橡胶材料。
Macromol.Chem.Phys.2004,205,737-742和Macromolecules 2008,41,4573-4575报道的乙烯-丁二烯共聚物,不含1,2-结构单元和环己烷基结构单元,且该共聚物分子量过低,无法用作橡胶材料。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混炼硫化胶具有较高的抗刺穿强度和拉伸模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复合催化剂下,将乙烯和丁二烯进行无规共聚反应,得到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
所述复合催化剂包括摩尔比为1:(0~2):(1~1000)的限制几何构型稀土化合物、有机硼盐化合物和主族烷基试剂;
所述限制几何构型稀土化合物具有式I、式Ⅱ或式Ⅲ结构:
所述限制几何构型稀土化合物中Cp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环戊二烯基团、取代或未取代茚基团、或取代或未取代芴基团;L选自中性路易斯碱四氢呋喃、乙二醇二甲醚、吡啶或取代吡啶;n的取值为0~3;Ln选自钪、钇、镧、铈、镨、钕、钐、钆、铽、镝、钬、铒、铥、镱或镥;
所述式I中R1和R2独立地选自C1~C16的烷基、C4~C16的硅烷基、C2~C16的胺基、C4~C20的硅胺基、C6~C20的芳胺基、C3~C10的烯丙基、C7~C20苄基、硼氢基、四甲基铝基、氢、氯、溴或碘;
所述式Ⅱ中E为碳原子或硅原子;R6和R7独立地选自氢、C1~C16的烷基或C6~C18的芳基;R8和R9独立地选自C1~C16的烷基、C1~C16的烷氧基或C6~C18的芳基;
所述式Ⅲ中R10选自C1~C16的烷基、C1~C16的烷氧基或C6~C18的芳基。
在本发明中,所述复合催化剂包括摩尔比为1:(0~2):(1~1000)的限制几何构型稀土化合物、有机硼盐化合物和主族烷基试剂;
所述限制几何构型稀土化合物具有式I、式Ⅱ或式Ⅲ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38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