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态清淤工程清淤深度和工程量的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42548.6 | 申请日: | 2021-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0435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5 |
发明(设计)人: | 陆海明;陈黎明;王凯;刘伟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33/18 |
代理公司: | 南京艾普利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97 | 代理人: | 周海斌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态 清淤 工程 深度 工程量 确定 方法 | ||
1.一种生态清淤工程清淤深度和工程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目标水域的预设生态清淤范围内设置采样点并进行底泥调查;
第二步、根据所有采样点柱状底泥样品的总氮含量和总磷含量、以及目标水域的水体监测报告,结合现有资料,确定底泥的总氮含量控制值以及总磷含量控制值;根据所有采样点柱状底泥样品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结合目标水域是否含有居民饮用水源地,确定底泥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控制值;根据所有采样点的底泥厚度,结合清淤工程施工竖向可控精度,确定底泥的厚度控制值;
第三步、根据所有采样点的底泥污染物分层总体分布特征,以及各采样点的底泥总氮含量、总磷含量、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垂直分布特征,确定各采样点所在区域的清淤深度;
第四步、根据第三步所得的各采样点所在区域的清淤深度,结合各采样点所在区域的清淤面积,计算得出清淤工程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清淤工程清淤深度和工程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是,第一步中,所述采样点的设置密度大于15个/10km2;在各采样点分别采集柱状底泥样品,且柱状底泥样品的底端为至少5cm的硬质河底泥;所述底泥调查包括:先将各柱状底泥样品由上至下按固定长度进行分割,再测定各柱状底泥分割后各层样品的污染物含量,并计算各柱状底泥样品的污染物含量,所述污染物含量包括总氮含量、总磷含量、重金属含量;测量底泥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清淤工程清淤深度和工程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固定长度为5-10cm;各柱状底泥分割后最上层样品距离水面最近、且最下层样品距离水面最远;所述重金属包括铜、锌、铅、镉、镍、总铬、砷、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清淤工程清淤深度和工程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是,第二步中,所述现有资料包括国内外湖泊底泥生态清淤工程的论文或报告、目标水域所属流域的总体底泥污染评估报告;所述总氮含量控制值选自现有资料中水体污染程度在预设等级时对应的底泥总氮含量下限值,所述总磷含量控制值选自现有资料中水体污染程度在预设等级时对应的底泥总磷含量下限值;
所述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按以下步骤计算:
先计算各重金属的潜在风险指数:
其中,为当前重金属的污染系数;为底泥中该重金属的实测含量,mg/kg;为计算所需的参比值,mg/kg;为该重金属的潜在风险指数;为该重金属的毒性响应参数;i为该重金属种类的顺序编号;
再计算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
其中,RI为底泥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n为重金属种类的总数量,i、同前;
将清淤工程施工竖向可控精度的最低值作为底泥的厚度控制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清淤工程清淤深度和工程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是,在确定底泥的总氮含量控制值以及总磷含量控制值时,所述预设等级为最严重的污染等级;在确定底泥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控制值时,所述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控制值选自150、300、600、1200,且当目标水域含有居民饮用水源地时,所述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控制值为150或30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态清淤工程清淤深度和工程量的确定方法,其特征是,第三步中,获得所有采样点的底泥污染物分层总体分布特征的具体过程为:根据所有采样点的柱状底泥分割后各层样品污染物含量,计算并绘制总体区域底泥中随深度变化的总氮含量变化图、总磷含量变化图以及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变化图;
获得各采样点的底泥总氮含量、总磷含量、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垂直分布特征具体过程为:针对各采样点,根据该采样点柱状底泥分割后各层样品的污染物含量,计算并绘制该采样点随深度变化的总氮含量变化图、总磷含量变化图以及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变化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254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