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催化分离反应深度处理化工行业废水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42109.5 | 申请日: | 2021-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5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生;秦国钊;齐俊文;王超海;孙秀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 代理人: | 龚燮英 |
| 地址: | 21009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催化 分离 反应 深度 处理 化工行业 废水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催化分离反应深度处理化工行业废水系统及方法,包括曝气装置、调节池、抽吸泵、催化分离反应器、清水池、消毒装置。进水管末端安装在调节池内,曝气装置通过送风管分别与调节池和催化分离反应器相连,连接管Ⅰ中部安装有抽吸泵Ⅰ,连接管Ⅰ进口端安装在调节池内,出口端安装在催化分离反应器内,膜分离装置安装在催化分离反应器内部,膜分离装置上部与连接管Ⅱ相连,连接管Ⅱ中部还安装有抽吸泵Ⅱ,连接管Ⅱ的末端安装在清水池内,消毒装置的末端也安装在清水池内,出水管进口端位于清水池内,出水管中部安装有抽吸泵Ⅲ。本发明将催化剂分散在反应器的催化分离膜中进行反应,不用将纳米催化剂成型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工反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催化分离反应处理化工行业废水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的进步,工业水平日益提高,工业产生的废水处理难度增加,处理要求也日益严格。尤其以化工行业废水最为复杂,其特点是成分复杂、毒性大、有机物含量高,特别是生化性差。随着化工行业发展,化工废水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以往的处理工艺经常忽略化工废水的特点,其处理方式是预处理加生化处理。如今全世界范围提倡废水处理回用,为此在传统处理方式后增加絮凝沉淀工艺、高级氧化工艺、活性炭吸附和膜分离。此类工艺处理流程复杂、占地面积大、耗能大,成本高。
MBR(Membrane Bio-Reactor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水处理技术。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MBR技术深度处理化工废水过程是二级处理水依次经过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缺氧区、膜分离区,再经过絮凝沉淀、活性炭吸附、双膜法处理,最后消毒,其中污泥从膜分离区回流至好氧区,好氧区的污泥回流到厌氧区,工艺流程复杂,耗能高。
现有技术一的缺点
前期需要驯化污泥,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池体容积大建造成本高,水力停留时间长。对于化工废水处理需要增设相应处理单元,并且处理流程会增加,成本加大。由于反应器中的活性污泥会附着在膜分离单元上,会造成膜污染导致通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催化分离反应深度处理化工行业废水系统及方法,将催化剂分散在反应器的催化分离膜中进行反应,不用将纳米催化剂成型使用,将冗杂的反应流程简化到只需要催化/分离反应单元即可实现。
驯化,在工业废水处理系统的培养微生物后期,将生活污水跟外加的营养源逐步减少,同时将工业废水的比例增加,慢慢全变为工业废水,这个过程称为驯化。
剩余污泥是指活性污泥系统中从二沉池排除系统外的活性污泥。剩余污泥的产生是在生化过程中,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不断地消耗废水中的有机物质,维持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以及进行微生物的增殖,微生物在新陈代谢的同时又有微生物的死亡,故产生了剩余污泥。
剩余污泥的处理需要单独的工艺,对污泥进行浓缩、调质、脱水、稳定、干化或焚烧等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的加工过程。
污泥膨胀是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活性污泥质量变轻、膨大、沉降性能恶化,不能在二沉池内进行正常的泥水分离。由于活性污泥是微生物,所以微生物需要碳氮磷作为营养源进行自身的生命活动,碳氮磷的比例合适才会促进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比例失衡会造成微生物出现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21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