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冷却路径的实时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41130.3 | 申请日: | 2021-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10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 发明(设计)人: | 沈凯;郑岳久;孙杰宇;金昌勇;姚健;潘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10/625 | 分类号: | H01M10/625;H01M10/6556;H01M10/6554;H01M10/6567;H01M10/617;H01M10/613;H01M10/63 |
| 代理公司: | 上海德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04 | 代理人: | 卢泓宇 |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冷却 路径 实时 优化 电池 管理 系统 | ||
1.一种基于冷却路径的实时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用于对若干个电池模组的散热量进行实时控制,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个液冷单元,各个所述液冷单元之间通过液冷板连接管道依次首尾连接,每一个所述液冷单元具有一个电池模组、一块液冷板以及两个控制阀门;
循环水处理单元,为所有所述液冷单元提供冷却液;
冷却液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控制阀门以及所述循环水处理单元进行控制,
其中,所述电池模组固定在所述液冷板上,
每个所述液冷板两端各具有一个与所述循环水处理单元连通的流通口,
所述控制阀门为三通阀门,所述控制阀门分别设置在所述流通口上,且位于所述流通口和所述液冷板连接管道的连接处,
所述冷却液控制单元具有冷却液路径存储部以及控制部,
所述冷却液路径存储部存储有分别以每个所述流通口为初始入水口的多条冷却液流通路径,
多条所述冷却液流通路径均能实现冷却液从所述初始入水口流入对应的所述液冷板后再依次经其他所述液冷板两端的所述控制阀门流经其他所述液冷板,
每个所述液冷单元还具有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流通口上的两个热电偶,用于测量所述流通口的温度,
所述冷却液控制单元还具有电池模组温度判断部以及初始入水口设定部,
所述电池模组温度判断部判断每个所述液冷单元对应的两个所述流通口的温度之间差值的绝对值是否大于预定的温度差阈值,
在所述电池模组温度判断部判断为是时,所述初始入水口设定部将两个所述流通口中温度较高的所述流通口设定为初始入水口,所述控制部按照所述初始入水口对应的冷却液流通路径控制所述控制阀门,使得所述冷却液优先流经所述初始入水口,
在所述电池模组温度判断部判断为否时,所述控制部以预定的时间间隔依次根据每个所述冷却液流通路径对所述控制阀门进行控制,使得所述冷却液随所述时间间隔分别按照各个所述冷却液流通路径流经所述液冷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冷却路径的实时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液冷单元数量为3,分别为第一液冷单元、第二液冷单元以及第三液冷单元,
每个所述液冷单元中的两个所述流通口分别设定为上流通口以及下流通口,
所述冷却液路径存储部存储有6条冷却液流通路径,分别为第一流通路径、第二流通路径、第三流通路径、第四流通路径、第五流通路径以及第六流通路径,
所述第一流通路径为以所述第一液冷单元的上流通口为初始入水口,并途径所述第一液冷单元的下流通口、所述第二液冷单元的上流通口、下流通口以及所述第三液冷单元的上流通口、下流通口,
所述第二流通路径为以所述第二液冷单元的上流通口为初始入水口,并途径所述第二液冷单元的下流通口、所述第三液冷单元的上流通口、下流通口以及所述第一液冷单元的上流通口、下流通口,
所述第三流通路径为以所述第三液冷单元的上流通口为初始入水口,并途径所述第三液冷单元的下流通口、所述第一液冷单元的上流通口、下流通口以及所述第二液冷单元的上流通口、下流通口,
所述第四流通路径为以所述第三液冷单元的下流通口为初始入水口,并途径所述第三液冷单元的上流通口、所述第二液冷单元的下流通口、上流通口以及所述第一液冷单元的下流通口、上流通口,
所述第五流通路径为以所述第一液冷单元的下流通口为初始入水口,并途径所述第一液冷单元的上流通口、所述第三液冷单元的下流通口、上流通口以及所述第二液冷单元的下流通口、上流通口,
所述第六流通路径为以所述第二液冷单元的下流通口为初始入水口,并途径所述第二液冷单元的上流通口、所述第一液冷单元的下流通口、上流通口以及所述第三液冷单元的下流通口、上流通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冷却路径的实时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时间间隔为5分钟。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冷却路径的实时优化电池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温度差阈值为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113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回转式管件内壁清扫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