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堆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40435.2 | 申请日: | 2021-06-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15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 发明(设计)人: | 殷聪;苏杨淮;宋亚婷;樊红伟;汤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8/2465 | 分类号: | H01M8/2465;H01M8/0258;H01M8/04007;H01M8/04014;H01M8/0263 |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吴姗霖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 ||
1.燃料电池堆,包括散热风扇和多节串联的空冷燃料电池单元,所述空冷燃料电池单元由层叠设置的双极板、膜电极,及用于密封双极板和膜电极的密封圈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极板为方形或半圆形,双极板的氢气进气口和氢气出气口设置于对应双极板的外部同一侧或外部直径一侧的两端;
在双极板的阳极侧,密封圈沿着双极板、氢气进气口和氢气出气口的边缘设置,阳极流道设置于双极板中阳极侧密封圈所围区域,为从氢气进气口至氢气出气口的并行蛇形流道;
在双极板的阴极侧,密封圈分别沿着氢气进气口和氢气出气口的边缘设置,阴极流道设置于双极板中阳极流道对应于阴极侧的区域,由阵列排布的凸起之间的间隙构成;
所述散热风扇设置于多节串联的空冷燃料电池单元的氢气进气口和氢气出气口之间,并与双极板之间存在间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料电池堆,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圆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料电池堆,其特征在于,当双极板为半圆形时,将阳极流道设置为从氢气进气口至氢气出气口的弧形流道,代替并行蛇形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任一所述燃料电池堆,其特征在于,当双极板为半圆形时,阴极侧阵列排布的凸起从圆心向半圆弧呈放射状排布,凸起为圆柱体或上面朝向圆心的梯形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燃料电池堆,其特征在于,当双极板为半圆形时,将氢气进气口和氢气出气口设置于双极板内部直径一侧的两端,代替双极板外部直径一侧的两端;在双极板的阳极侧,密封圈沿着双极板的边缘设置,阳极流道设置于双极板的阳极侧除氢气进气口和氢气出气口外的密封圈所围区域;散热风扇设置于双极板的外部直径一侧。
6.燃料电池双堆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组多节串联的空冷燃料电池单元和两个散热风扇;
所述空冷燃料电池单元由层叠设置的双极板、膜电极,及用于密封双极板和膜电极的密封圈构成,双极板为方形或半圆形,双极板的氢气进气口和氢气出气口设置于对应双极板的外部同一侧或外部直径一侧的两端;
在双极板的阳极侧,密封圈沿着双极板、氢气进气口和氢气出气口的边缘设置,阳极流道设置于双极板中阳极侧密封圈所围区域,为从氢气进气口至氢气出气口的并行蛇形流道;
在双极板的阴极侧,密封圈分别沿着氢气进气口和氢气出气口的边缘设置,阴极流道设置于双极板中阳极流道对应于阴极侧的区域,由阵列排布的凸起之间的间隙构成;
两组多节串联的空冷燃料电池单元的氢气进气口和氢气出气口分别紧挨着并排相对设置,氢气进气口和氢气出气口之间的区域为中空区域,两个散热风扇分别位于中空区域的空间延伸至两端部空冷燃料电池单元的外侧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燃料电池双堆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双极板为半圆形时,将阳极流道设置为从氢气进气口至氢气出气口的弧形流道,代替并行蛇形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任一所述燃料电池双堆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双极板为半圆形时,阴极侧阵列排布的凸起从圆心向半圆弧呈放射状排布,凸起为圆柱体或上面朝向圆心的梯形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燃料电池双堆结构,其特征在于,当双极板为半圆形时,将氢气进气口和氢气出气口设置于双极板内部直径一侧的两端,代替双极板外部直径一侧的两端;在双极板的阳极侧,密封圈沿着双极板的边缘设置,阳极流道设置于双极板的阳极侧除氢气进气口和氢气出气口外的密封圈所围区域;散热风扇位于两组多节串联的空冷燃料电池单元之间区域的空间延伸至两端部空冷燃料电池单元的外侧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4043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