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变形量冲压家电外板用硬镀层电镀锌耐指纹涂层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39238.9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57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黄道兵;蔡捷;冯冠文;田伟;文珂;陈莹莹;江鹤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7/00 | 分类号: | C25D7/00;B05D7/14;C22C38/02;C22C38/04;C22C38/06;C22C38/14;C25D3/22;C25D5/48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王和平;周俊 |
地址: | 43008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冲压 家电 外板用硬 镀层 镀锌 指纹 涂层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变形量冲压家电外板用硬镀层电镀锌耐指纹涂层板,其包括钢基层和由内而外复合于所述钢基层表面的电镀锌层和耐指纹涂层,所述钢基层的化学成分及重量百分比为:C:0.0003~0.0010%、Si:≤0.015%、Mn:0.05~0.10%、P:≤0.012%、S:≤0.008%、Als:0.02~0.04%、N:≤0.004%、Ti:0.07~0.1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本发明还公开了大变形量冲压家电外板用硬镀层电镀锌耐指纹涂层板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硬镀层电镀锌耐指纹涂层板具有优异的冲压成形性能,适用于大变形量的冲压变形,冲压后不瓢曲,满足大尺寸(60寸及以上)家电外板冲压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硬镀层电镀锌耐指纹涂层钢板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变形量冲压家电外板用硬镀层电镀锌耐指纹涂层板。
背景技术
电镀锌耐指纹涂层板具有优异的表面质量,良好的加工性能及耐蚀性、耐酸耐碱、耐高温、耐湿热、以及优良的润滑性和涂装性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高端家电、影视、办公用品等制造领域。
目前家电外板制造领域向着尺寸更大,冲压变形量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通常家电外板用电镀锌耐指纹板需经过裁切、冲压、清洗、喷涂、烘烤等工序制造,工艺复杂,而电镀锌板易冲压开裂,同时常规电镀锌因锌层晶粒大,锌层软,在经过裁切、大变形量的冲压变形时,表面锌层会被划伤、受冲压而被破坏,产生严重的表面质量缺陷,同时后续会产生锈蚀等问题,严重限制了电镀锌板在家电领域的使用。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资源进行检索,共查到与本发明相关文献4篇。青岛海信宋吉智等申请的中国专利,题目是“热镀锌钢板及其制造方法与应用、LED液晶电视后壳”,专利号CN99810709.3,涉及热镀锌钢板的化学成分(质量%):C≤0.01%,Si≤0.10%,Mn≤0.30%,P≤0.025%,S≤0.020%,热镀锌钢板双面覆膜,例如双面涂覆聚乙烯保护膜,可进一步改善热镀锌钢板的成型性能、减小制品和模具之间的摩擦力、保护模具,提高成品率和产品的表面质量,但该产品为热镀锌,且双面覆膜需增加工序处理和原材料消耗,成本较高。
上海梅山钢铁丁志龙等申请的中国专利,题目是“一种无间隙原子冷轧热镀锌钢板及其生产方法”,专利号专利号CN103510002A,涉及的热镀锌钢板化学成分(重量%):C为0.0005%~0.0028%,Si≤0.03%,Mn为0.08%~0.20%,Ti为0.02%~0.065%,N≤0.0030%,P≤0.015%,S≤0.010%,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夹杂元素;冷轧钢板显微组织晶粒度级别为16.5~18.0级,屈服强度为165~200MPa,抗拉强度为270~330MPa,断后伸长率A80mm为38%~44%,塑性应变比r值≥1.9。该发明降低了无间隙原子冷轧热镀锌钢板生产成本,产品主要用于家电、五金结构等,但该产品为热镀锌产品,且在冶炼过程中C含量也要求较高,生产成本高。因此,使用此类热镀锌产品进行液晶电视后壳的冲压制造难以适应行业要求,且市场竞争力较低,很难推广应用。
蔡捷等申请的专利“免喷涂液晶电视后壳用电镀锌耐指纹涂层板及其制造方法”,专利号CN201710967184.2,该发明在涂层表面涂覆抗划伤线性聚酯涂层,并在聚酯涂层表面冷贴覆盖聚乙烯薄膜,该产品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较低,很难推广应用。
陈治良等发表了“电镀锌-镍合金套硬铬镀层的性能”,该文献是在锌-镍合金镀层表面电镀硬铬,与本专利属于不同镀种。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查阅,未见与本专利完全相同的报道。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变形量冲压家电外板用硬镀层电镀锌耐指纹涂层板机器制造方法,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钢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92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