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代码生成方法和代码生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38886.2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6822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子敬;陈旭;周东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35 | 分类号: | G06F8/35;G06F8/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陈洪艳;刘芳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代码 生成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代码生成方法和代码生成装置。本申请提出的技术方案中,根据用户输入的第一参数信息获取元框架中对应的目标功能模块,然后使用脚手架,结合用户输入的第一参数信息中的配置参数,生成最终的业务代码。该方法既可以为开发人员提供可以选择的功能模板,还能生成具有完整功能的、可直接运行的代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代码生成方法和代码生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目前大多数软件系统的代码是模块化的。对于各个软件系统,虽然在业务逻辑上各有不同,但在模块中的很多地方使用的代码基本上是相同的。然而,目前的开发人员对这些大量的重复代码仍然采用的是手动编写的方式,不仅耗费人力和时间,而且容易出错。
现有的一种降低人力和时间的方法是使用代码生成的方法,该方法使用脚手架,根据预设模板生成对应的代码框架,然后根据脚手架生成的代码框架和业务逻辑代码生成对应的业务代码。
然而,现有的代码生成方法只能按照单一的任务模板生成代码,此外,使用脚手架生成的代码只是一个代码框架。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代码生成方法和代码生成装置,既可以为开发人员提供可以选择的功能模板,还能生成具有完整功能的、可直接运行的代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代码生成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接收用户输入的第一参数信息,所述第一参数信息至少包括:选择参数和配置参数,所述选择参数指示元框架中的目标功能模块,所述配置参数包括用于配置目标功能模块的参数,所述元框架采用分布式微服务架构,包括多个功能模块,且多个功能模块之间独立不耦合;根据选择参数的指示从元框架中获取目标功能模块;根据配置参数和目标功能模块,生成目标代码,所述目标代码包括具有完整功能的可运行的程序代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代码生成方法,根据用户输入的第一参数信息获取元框架中对应的目标功能模块,然后再结合用户输入的第一参数信息中的配置参数,生成最终的业务代码。由于本申请的代码生成方法,使用了可供用户输入的选择参数,因此可以让用户进行选择,并且由于可以让用户输入配置参数,因此本申请生成的代码可以是完整的,直接运行的代码。此外,由于采用的元框架中各个功能模块独立不耦合,因此可以同时生成多个想生成的功能模块的代码。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元框架包括前端元框架与后端元框架,所述选择参数包括第一选择参数和第二选择参数,所述目标功能模块包括第一目标功能模块和第二目标功能模块,所述第一选择参数用于指示前端元框架中的第一目标功能模块,所述第二选择参数用于指示后端元框架中的第二目标功能模块,所述配置参数包括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二配置参数,所述第一配置参数包括用于配置第一目标功能模块的参数,所述第二配置参数包括用于配置第二目标功能模块的参数;相应地,根据选择参数的指示从元框架中获取目标功能模块,包括:根据第一选择参数从前端元框架中获取第一目标功能模块;根据第一配置参数和第一目标功能模块,生成前端目标代码,所述前端目标代码包括具有完整功能的能够在前端运行的程序代码;根据第二选择参数从后端元框架中获取第二目标功能模块;根据第二配置参数和第二目标功能模块,生成后端目标代码,所述后端目标代码包括具有完整功能的能够在后端运行的程序代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代码生成方法,既能够在前端生成可直接运行的,具有完整功能的代码,也能够在后端生成可直接运行的,具有完整功能的代码。
结合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目标代码上传至代码仓库;接收目标代码的过程信息,所述目标代码的过程信息包括目标代码在代码仓库的位置信息;根据目标代码在代码仓库的位置信息,通过自动化编译脚本文件对目标代码进行编译,生成编译文件;将编译文件转化为容器镜像文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代码生成方法,在获得生成代码之后,又通过自动化编译脚本文件对生成代码进行编译,完成了从代码生成到自动编译的自动化过程,无需人为干预,进一步地降低了人因引入的错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联通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88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劈腿训练装置
- 下一篇:一种提高安装精度的抛光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