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美印刷的复合成型片材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8087.5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15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范文春;顾春明;税明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升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36;B32B7/12;B32B27/08;B32B37/12;B32B38/00 |
代理公司: | 无锡义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张春合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无***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美 印刷 复合 成型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精美印刷复合成型片材,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印刷层、成型层和热封层;所述印刷层为PET流延聚酯膜,成型层为热吸塑成型片材APET材质,热封层为PE‑EVOH或PP‑EVOH共挤易揭膜材质,所述印刷层按印刷面、成型层、以及封口层通过无溶剂复合工艺,使用聚氨酯型胶黏剂复合在一起,形成厚度为200‑900μm的精美印刷复合成型片材。本发明的精美印刷复合成型片材制备方法简单,各层之间的结合度牢固,加强了其成型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印刷的复合成型片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复合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成型片材有两大基础材料,目前应用最广的是PVC复合片材,但随着食品安全以及环保可持续化的不断要求,PVC的缺点不断放大,首先PVC是二噁英的主要来源。二噁英(TCDD)是二氧芑家族中最致命的物质,是一种众所周知的致癌物质和荷尔蒙分解者及一种有毒的化合物,对人和动物有着很大的危害。当PVC生产、回收和在焚烧炉中毁弃时,或者PVC的产品在意外燃烧时如垃圾掩埋时,就会产生二噁英;其次,生产PVC过程中需要加入很多的增塑剂,但在食品包装领域,增塑剂的添加量要求越来越严格,这也会成为PVC应用场景不断受限的一大要素。其次,聚苯乙烯-PS是仅次于PVC应用多的片材材质,但PS结构中含有苯环,苯环的存在会影响PS制品的回收再利用,且很难通过自然分解的过程进行分类处理。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复合片材也越来越朝高性能化、多功能化、节约化发展。传统复合成型片材由于其单面成型性能的限制,还有市场需求包装内容物由固体向流体转变使得对复合片材成型性能的要求更高了,同时对复合片材的印刷外观、表面光泽度,走机模切连贯性,热传导性也提出来了新的要求,新型的复合成型片材以其美观及较好的阻隔性能。因此,有必要对现有食品包装用片材的原料成分和生产工艺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表面光泽度高、自封且低温下易揭开、开启无残留的一种高性能复合片材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精美印刷复合成型片材,所述片材从上至下依次包括印刷层、成型层(支撑层)和热封层;所述印刷层为PET流延聚酯膜材质,厚度为10-30μm;所述成型层(支撑层)为流延法热吸塑片材APET材质,厚度为150-700μm;所述热封层为PE-EVOH或PP-EVOH多层共挤高阻隔易揭膜材质,厚度为30-160μm;所述印刷层、成型层(支撑层)、以及热封层通过胶黏剂复合在一起,形成厚度为200-900μm的精美印刷复合成型片材。
优选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胶黏剂为聚氨酯类无溶剂胶黏剂。
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印刷层为流延法单向取向PET聚酯膜材质,具备可吸塑成型和尺寸稳定性双重性能,并提供优秀的透明度。
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成型层(支撑层)可采用流延法热吸塑片材APET材质,具备无定形非结晶特性,易于热成型。
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热封层可采用多层高阻隔共挤薄膜-PE-EVOH-PE或PP-EVOH-PP,具备易揭开启功能,且揭开界面洁净无残留。
优选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热封层采用P7层以上共挤生产设备,PE-EVOH或PP-EVOH共挤易揭膜材质的阻隔层厚度最低不能少于3.5μm。
一种精美印刷复合成型片材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印刷层的制备:将聚酯原料按三层挤出分配放入对应料斗中,经模头熔融塑化挤出流延,然后经过冷却隧道进行急速单向拉伸取向定型处理,从而制得满足产品要求的印刷层基材,然后通过凹版印刷或柔版印刷设备,印刷生产制得色彩精美的多样式印刷膜。
S2、热封层的制备:将原料按照配方设计顺序放入料斗中,经模头熔融塑化共挤得到PE-EVOH或PP-EVOH共挤膜,并对该共挤膜的复合面进行在线电晕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升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升辉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80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