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沉积取样的半开放式钻杆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37730.2 | 申请日: | 2021-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7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 发明(设计)人: | 徐振华;吴胜和;岳大力;张佳佳;李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 主分类号: | E21B17/00 | 分类号: | E21B17/00;G01N1/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朱燕鸥 |
| 地址: | 10229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沉积 取样 半开 钻杆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沉积取样的半开放式钻杆,包括:钻杆主体,所述钻杆主体为一圆柱形体,所述圆柱形体的侧壁上沿着钻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个缺口;封闭板,所述封闭板为一半圆柱壳体,所述半圆柱壳体与所述钻杆主体上的所述缺口配合,且二者可拆卸式拼接形成闭合的圆柱形钻杆,所述封闭板的底部两侧之间连接有分隔刀板,所述分隔刀板位于所述中心平面内。所述半开放式钻杆能够更好地提高取样效率,降低取样难度与危险性,提高沉积物断面美观性,增加取样量,并节约成本,避免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沉积相钻探取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沉积取样的半开放式钻杆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沉积相是沉积环境及在该环境中形成的沉积岩(物)特征的综合。现代沉积研究是通过分析现代沉积物的物质组成、形成过程及平面分布规律等,重点分布沉积相的宏观分布及内部特征。国内外学者对现代河流(如黄河、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三角洲(如密西西比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赣江三角洲)、湖泊(如鄱阳湖、青海湖)、海洋(如墨西哥湾、南海)等沉积相进行了大量研究,这些现代沉积不仅关系到现今的人类活动及生态系统,也是地下油气储层的重要类型。因此,现代沉积研究将对土地规划、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沉积模式也会对地下油气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现代沉积研究,需要及时描述钻孔的沉积物垂向序列,以便及时调整钻孔深度与位置,并仅需要对重点研究的沉积物进行取样。
现代沉积研究早期主要是通过人工挖取探坑与探槽取样,确定沉积相的空间展布。这种方式费时费力,且挖取深度浅。到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使用浅层取样钻探(简称浅钻)技术来代替人工挖取,这种方式钻进效率高,钻进深度可达数十米,且可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浅层取样钻机常见便携式、轻便式、履带式与车载式等;钻进方式有直推静压钻进、螺旋钻进、声频振动钻进、冲击钻进等。对于现代沉积,往往是第四纪的松散沉积物,要求浅钻扰动小、取芯率低;地面交通条件较差,要求浅钻便携、效率高,因此,便携式的冲击钻进设备比较适用于现代沉积的浅钻。
现有的浅层取样钻机所配套的取样钻杆采用通用的约1m长、内径约50mm的空心钢制钻杆,将现代沉积物取样于内塞的PVC样品管中。这种取样方式有利于保护样品,可将样品完整地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适用于土壤土质的研究。
但是,采用内塞PVC管的取样方式的不足之处在于:1)取样效率较低,为了防止PVC管变形,每次仅能连续钻进1~2m(1~2根钻杆)深度,有时PVC管从钻杆中取出难度大,遇到粘性沉积物,沉积物难以直接从PVC管中倒出,需要直接刀具剖开,因PVC管硬度较高,剖开难度较大;2)不能连续钻进情况下,如果遇到含水沙层,容易塌孔,再次钻进时需要考虑塌孔对沉积物垂向序列的影响;3)用刀具剖开PVC管的操作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且PVC的断面较为锋利,野外取样时容易划伤;4)用刀具剖开的沉积物断面不够其中不够平直美观;5)PVC管单管成本数十元,剖开后不能再次利用,经济成本较高;6)钻杆内径仅为50mm左右,内塞PVC管后,取样直径进一步变小,取样直径越小,取样量越小,且越难以识别沉积构造。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沉积取样的半开放式钻杆,该半开放式取样钻杆避免使用内塞的PVC管,能够更好地提高取样效率,降低取样难度与危险性,提高沉积物断面美观性,增加取样量,并节约成本,避免浪费;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该半开放式钻杆的使用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沉积取样的半开放式钻杆,包括:
钻杆主体,所述钻杆主体为一圆柱形管体,所述圆柱形管体的侧壁上沿着钻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一个缺口;
封闭板,所述封闭板为一半圆柱壳体,所述半圆柱壳体与所述钻杆主体上的所述缺口配合,二者可拆卸式拼接形成闭合的圆柱形钻杆,所述封闭板的底部两侧之间连接有分隔刀板,所述分隔刀板位于所述钻杆主体的中心平面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773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泵式变频潜水泵
- 下一篇:并联式液体加热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