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工厂微环境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37557.6 | 申请日: | 2021-06-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310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 发明(设计)人: | 袁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A01M1/22 |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复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8 | 代理人: | 任丽娜 |
| 地址: | 20003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工厂 环境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到现代智慧农业领域,具体为涉及一种植物工厂微环境控制方法,它由苗床、水循环系统和新风循环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苗床为主体结构,主要用来种植植物,同时对接水循环系统和新风循环系统两大控制调节模块。通过微环境模式,控制植物的根系温度、覆盖小体积的微环境控制,并加入光催化空气过滤系统、营养液监控和处理系统,使得植物生长在一个微小的闭环空间内。在微环境中自动的调节水循环、空气循环和病虫的高压静电装置吸附处理,这样极大的减少了能源损耗、减少了病虫害,可控性好,也提高了产量,同时也减少了运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植物工厂微环境控制方法,属于现代智慧农业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的传统玻璃温室或者薄膜温室,它们都属于温室大棚的一种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温室主要是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围护结构材料,可在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中供栽培植物的建筑方法。
在现有的传统玻璃温室或者薄膜温室,由于传统架构的问题,导致温室整体的能源损耗率巨大、可控性差、产量低,性价比低,这样不管是在前期的投入,还是后期的运营,都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因此,设计一种植物工厂微环境控制方法是目前现代智慧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所以,基于上述问题,目前亟需设计一种植物工厂微环境控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植物工厂微环境控制方法,为了实现现代智慧农业的大规模推广可行性、降低能耗、提高产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植物工厂微环境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苗床、水循环系统和新风循环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中苗床为主体结构,主要用来种植植物,同时对接水循环系统和新风循环系统两大控制调节模块。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循环系统部分的主体为循环水,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水流不断的会经过植物的根部。同时还采用一套营养液装置接入到水流中,在植物生长不同的阶段,提供相应的营养液成分。所述水温控制系统部分是将冷却塔、凉水池露置室外,日照充足,水在喷淋过程中使水的含氧达到饱和。所述营养液装置包括有机物、碳酸盐、硫酸盐等营养成分,尤其是磷酸盐是微生物更好的营养盐,所以在此装置中,补充水和空气带进的各种微生物营养液,能使植物很快的繁殖起来。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水循环的同时,安装一套水温控制系统来调节水温,由于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水的温度在5--40℃和PH值在6.5--8.5,恰好是多种微生物最易生长的范围内,因此提供水温控制系统能使微生物达到所适应的最佳温度。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在所述苗床培育过程中,安装一套新风循环系统,所述新风循环系统包括风机、管道、排风口、过滤器以及其他装置组成;众所周知有些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来吸收二氧化碳,但是,室内的植物基本上很少看到阳光的,所以也就没办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氧气。如果室外空气质量不好,长时间不能开窗通风,屋子里二氧化碳含量就会很高;空气浑浊,对植物具有危害性,新风系统就是把室外的空气过滤,去除其中的灰尘、杂质、PM10、PM2.5等物质,把洁净的、湿润的富含氧气的空气送到室内,同时把室内的甲醛、霉味、侧味以及二氧化碳排出室外。这样,通过新风来提供植物在白天、夜晚所需空气中的不同成分。
作为本申请优先的技术方案:在所述新风循环系统中,通过接入在新风循环系统风管连接处设置一套高压静电装置来粉碎因外界因素导致的飞虫类的病虫,从而来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所述高压静电装置就是静电吸附杀虫装置,原理就是采用高电压低电流。该装置包含升压模块、杀虫电网以及一个固定装置。所述升压模块为输出电压在3500V至9000V范围内,电流在20mA以下。所述升压模块连接杀虫电网,杀虫电网固定在一个固定装置上,然后通过该装置连接循环风系统装置。使用过程中,通过高压产生的静电来吸附靠近的飞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75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