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碱液净化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36066.X | 申请日: | 2021-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17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秦涛;吴其建;管庆宝;黄伟;祝东红;韦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8 | 分类号: | C02F1/28;B01J20/20;B01J20/28;B01J20/30;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12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净化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碱液净化处理方法,其主要特征为选取合适的吸附剂,通过浸渍法吸附碱液中的杂质,经过滤去除吸附剂,达到净化处理的效果。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碱液中的残余有机物进行表征,以吸光度为指标界定吸附剂的吸附效能。可用于有机碱液或有机、无机混合碱液的处理。在碱液的净化处理过程中,本发明克服了传统吸附法净水技术的缺陷,在吸附分离的过程中,通过调节吸附剂的孔道结构,选择性地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同时保留碱液的碱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废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吸附法分离纯化碱液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RT培司(对氨基二苯胺)广泛应用于橡胶助剂、染料、纺织、印刷及制药工业等,主要用于橡胶防老剂4010NA、6PPD,国内RT培司的年总产能在18万吨左右,大部分采用硝基苯法生产,经与苯胺缩合、加氢还原得到产品。其后处理工序中会产生大量碱液,伴随着少量焦油等杂质。
硝基苯法缩合制备RT培司的工艺中,催化剂四甲基氢氧化铵的质量好坏决定了缩合反应的效果。一方面,碱液中四甲基氢氧化铵的浓度要足够高,另一方面,碱液在回收套用时含有的焦油等杂质会对缩合反应有抑制作用。目前,碱液的回收套用采取加碱除盐、浓缩的方式提高碱浓度,但并不能降低焦油含量。若焦油带入套用,则会使高沸物的产生越来越多,并且在产品中夹杂这些副产物,降低产品质量。目前浓缩后的回收碱浓度一般最多只能达到18%~20%,若去除焦油,回收碱浓度能进一步提升。因此如何在不破坏碱性的条件下有效地去除碱液中的焦油,保留催化剂四甲基氢氧化铵,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前,碱液净化的方法包括Fenton氧化、紫外氧化等技术,也有活性炭吸附净化技术。但是这些方法通常不具备很好的选择性,在处理碱液的过程中会对原本的碱性物质进行吸附或造成破坏,因此不适用于碱液的净化处理。
待净化碱液中的焦油含有多个芳环,具备发色基团和助色基团,在紫外-可见区具有吸光能力。而四甲基氢氧化铵等碱性物质不具备上述基团,因而不具备吸光能力。有机多孔纤维(吸附剂)表面分布着丰富的微孔,通过调节吸附剂的孔道,选择性吸附碱液中的焦油,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可实现碱液的净化处理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碱液净化处理方法,通过选取合适的吸附剂,经浸渍法吸附碱液中的杂质,过滤去除吸附剂,达到净化处理的效果。以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为表征手段,吸光度为检测指标,界定吸附剂的吸附效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传统吸附法净水技术的缺陷,在吸附分离的过程中,通过调节吸附剂的孔道结构,选择性地吸附水中的有机物,同时保留碱液的碱性。
本发明的主要技术方案:该方法应用于有机碱水或有机、无机混合碱水的处理,通过选取合适的吸附剂,经浸渍法吸附碱液中的杂质,过滤去除吸附剂,达到净化处理的效果。
进一步地,该方法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对碱液中的残余有机物进行表征,以吸光度为指标界定吸附剂的吸附效能。
进一步地,碱液中的有机物含有苯胺、三甲胺、N-甲基苯胺、四甲基氢氧化铵。
进一步地,碱液中的无机物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钾、碳酸钾、碳酸氢钾。
进一步地,吸附剂可选择活性炭、分子筛、硅藻土、有机多孔纤维等,优选有机多孔纤维。
进一步地,有机多孔纤维的制备:优质棉花压制成饼状材料,裁剪成片状物,置于金属铂网上放于马弗炉中,在氮气气氛下加热炭化成型得到有机多孔纤维。
进一步地,吸附剂需进行酸处理、水洗、烘干的预处理步骤。
进一步地,吸附剂与碱液的质量比为1:10~1:1000。
进一步地,吸附剂可堆叠或与其他惰性管状物、柱状物组合成固定相,碱液为流动相,通过压差使碱液流经吸附剂,流动相可重复多次吸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南京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学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606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路径规划的优化算法
- 下一篇:一种甲醇合成催化剂生产废水资源化利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