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CGAN数据增强的频谱感知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5040.3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352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曹开田;蔡连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H04B17/382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35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cgan 数据 增强 频谱 感知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CGAN数据增强的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采集信道状态数据,获取训练数据集;
步骤S2: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将训练数据转化为光谱图,生成训练集;
步骤S3:建立基于CGAN的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所述训练集对基于CGAN的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
步骤S4:将训练后的基于CGAN的神经网络模型生成的数据样本添加到所述训练集中,生成增强训练数据集;
步骤S5:获取预先训练的卷积神经网络,将所述增强训练数据集输入到卷积神经网络中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结果,所述分类结果为信道的主用户处于静默状态或主用户处于活跃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GAN数据增强的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训练数据集可以表示为φ={(x1,y1),(x2,y2)...,(xn,yn)},其中yn表示xn所对应的标签,xn为第n个信道状态数据,yn包括主用户处于静默状态和主用户处于活跃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GAN数据增强的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1:对所述信道状态数据进行分帧、加窗的预处理,通过短时傅里叶变换,获取到的训练数据以光谱图的形式可视化,得到光谱图x(k):
其中,N为窗长,x(n)为用户的信道状态数据,w(n)为汉明窗函数,k为信号频率,i为虚函数单位,n为时序采样点;
步骤S202:将光谱图转化为幅值为分贝的形式:
I(k,t)=20×log10|xt(k)|
其中,xt(k)为t时刻的光谱图;
步骤S203:将光谱图分贝最小的bin灰度值设置为0,所有分贝bin灰度值进行归一化为:
其中,R(i,j)表示原图像的灰度值,I(i,j)表示变换后图像的灰度值,R(i,j)max和R(i,j)min分别表示原图像的最小灰度值、最大灰度值;
因此训练数据集转化为训练集φ={(I1,y1),(I2,y2)...(In,yn)},In表示光谱图归一化后的灰度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CGAN数据增强的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所述CGAN的神经网络模型的表示为:
其中,D表示判别器,G表示生成器,x表示真实数据,z表示输入生成器的随机噪声,y表示的条件变量,G(z)是生成器的输出,D(x)为判别器的输出,D(x)和G(z)在输入层都需要附加条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CGAN数据增强的频谱感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首先固定CGAN的生成器模型参数,训练判别器参数,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M1:从训练集中随机选取m个正样本{(I1,y1),(I2,y2)...,(Im,ym)};
步骤M2:从高斯分布中选取m个噪声数据{z1,z2...,zm}。
步骤M3:将条件y和噪声数据z同时输入到生成器,得到生成数据
步骤M4:根据判别器目标函数
其中表示生成器生成的图像,表示从真实样本中选取的单一图像,当判别器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时,判别器最佳,因此采用梯度上升训练判别器参数:
其中,θd为,η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504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