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3D打印设备的粉末自动供给装置及3D打印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33956.5 | 申请日: | 2021-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526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1 |
| 发明(设计)人: | 赵杰;宋翔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汇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4/321 | 分类号: | B29C64/321;B29C64/153;B33Y40/00 |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众智信知识产权事务所 53113 | 代理人: | 甘善甜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包河区花园***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打印 设备 粉末 自动 供给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3D打印设备的粉末自动供给装置及3D打印设备,涉及3D打印粉末供给技术领域,包括打印箱,打印箱内部设有供粉平台,成型活塞,收粉系统,激光扫描系统,供粉系统和铺粉系统,当铺粉系统运动到最左端时,由铺粉系统将粉末铺设到成品活塞上,当铺粉系统继续向右运动时,多余的溢粉被推至活动槽上,当铺粉系统运动至最右端时,第二电机带动铺粉系统旋转成竖直状态,将溢粉回收至供粉系统中。本发明通过铺粉系统的形态和状态的改变可对粉末进行铺设和回收,整个收供过程都在封闭空间内,保持了粉末的干燥和不被氧化,增加产品致密度,快速回收溢粉,也避免了预热的粉末在回收中散失热量,增加了3D打印机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粉末供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3D打印设备的粉末自动供给装置及3D打印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增材制造技术之一的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其成型的基本过程是:送粉装置将一定量粉末送至工作台面,铺粉辊筒将一层粉末材料平铺在成型缸已成型零件的上表面,多余的粉末落到溢粉箱里,加热装置将粉末加热至设定的温度,振镜系统控制激光器按照该层的截面轮廓对实心部分粉末层进行扫描,使粉末熔化并与下面已成型的部分实现粘接;当一层截面烧结完后,工作台下降一个层的厚度,铺粉辊筒又在上面铺上一层均匀密实的粉末,多余的粉末又落到溢粉箱里,进行新一层截面的扫描烧结,经若干层扫描叠加,直至完成整个原型制造。
公开号为CN210211384U提供的一种用于3D打印设备的粉末供给装置包括溢粉回收机构、筛粉机构、新粉供应机构和上料机构,溢粉回收机构用于将3D设备烧结过程中的溢粉回收,并自动输送至筛粉机构,筛粉机构用于对溢粉进行自动过滤,并将过滤完成的粉末进入上料机构的加粉斗中,新粉供应机构用于将新粉输送至上料机构的加粉斗中,上料机构将新粉和/或过滤完成的粉末输送至3D打印设备的工作区域,以完成粉末自动供应。
但是上述3D打印设备的粉末自动供给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几个缺陷:
1.该供粉装置由溢粉回收机构、筛粉机构、新粉供应机构和上料机构组成,整个供给装置占地空间大,且溢粉回收机构结构复杂,需手动控制;
2.整个供粉系统都使用气泵进行输送,在输送过程中粉末会掺杂空气,空气中的水分会使粉末表面潮湿,影响粉末的流动性,粉末的流动性不佳会影响铺粉的厚度和均匀性,同时空气中的氧会使粉末氧化,增加了粉末的氧含量,粉末氧含量增加会使粉末易氧化,形成氧化膜,并导致球化现象,影响产品的致密度及品质;
3.3D打印设备中会对粉末进行预热,但该装置将溢粉回收后需要气泵通过多个管道将溢粉输送至筛分机构,再输送至供粉机构进行供粉,这样预热的粉末就会冷却,需要重新加热,造成资源的浪费,降低3D打印机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打印设备的粉末供给装置及3D打印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3D打印设备的粉末自动供给装置,包括打印箱,所述打印箱内部左侧固定设置有供粉平台,所述供粉平台右侧活动设置有成型活塞,所述成型活塞上方为成品,所述成品正上方的打印箱内侧固定设置有激光扫描系统,所述供粉平台上方活动设置有铺粉系统,所述铺粉系统上方活动套设有供粉系统,所述成型活塞右侧和打印箱之间固定设置有收粉系统;
所述供粉系统包括供粉箱,所述供粉箱箱体上方开设有加粉口,所述供粉箱箱体下方左右两侧分别开设有出粉口和入粉口,所述供粉箱内部下方依次固定设置有第一斜块、第二斜块和挡块,所述挡块上端固定内嵌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上固定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斜块和第二斜块对称设置且形成的缺口与出粉口对应设置,所述第二斜块和挡块形成的缺口与入粉口对应设置,所述供粉箱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U型槽,所述第一U型槽在入粉口处开设有出轴孔,所述第一U型槽与供粉箱之间的空隙形成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U型槽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二U型槽,所述第二U型槽与第一U型槽的空隙形成第二限位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汇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汇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39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