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原双活塞调节阻尼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33113.5 | 申请日: | 2021-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0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成;丁群振;王建将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戈尔德智能悬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F9/16 | 分类号: | F16F9/16;F16F9/32;F16F9/34 |
| 代理公司: | 温州瓯越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11 | 代理人: | 王阿宝 |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原 活塞 调节 阻尼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复原双活塞调节阻尼结构,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端部联动有第一活塞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位于第一活塞总成一侧且朝向外部联动有第二活塞总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提供复原双活塞调节阻尼结构,加大最大可调阻尼极限值,阻尼适应范围加大,能满足多力值要求,适应多种工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复原双活塞调节阻尼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减振器,在阻尼介质一定的情况下,阻尼作用效果恒定,但是振动源的频率是经常变化的,例如机器启动、运行、停机时的频率是不一样的,且路况的不同也会影响振动源的频率,譬如上坡、路面凹凸不平,此时若阻尼作用效果始终保持恒定,则达不到很好的减振效果。如果要改变阻尼作用效果,则必须改变阻尼介质特性温度粘度等,也就是必须更换阻尼介质了,因此传统的各种减振器不能满足振动工况变化频繁的场合。
现有技术中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都会在减振器中增设一组阻尼结构,但是现有的阻尼结构普遍存在调节不灵敏,可适应工况范围较小,也即阻尼适应范围较小,减震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复原双活塞调节阻尼结构,加大最大可调阻尼极限值,阻尼适应范围加大,能满足多力值要求,适应多种工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复原双活塞调节阻尼结构,包括活塞杆,所述活塞杆端部联动有第一活塞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位于第一活塞总成一侧且朝向外部联动有第二活塞总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活塞杆端部装入活塞总成后再通过螺纹连接增加一个活塞总成,一部分油液通过空心活塞杆流入第二活塞总成,这样两个活塞同时产生阻尼力,加大了最大可调阻尼极限值,故阻尼适应范围加大,能满足多力值要求,适应多种工况。
上述的复原双活塞调节阻尼结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活塞总成包括端部与活塞杆端部螺纹连接的复原螺母,所述复原螺母远离螺纹连接活塞杆的端部联动有复原阀体,所述复原阀体中部可拆卸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上套设有第一限位板及与第一限位板抵触连接的阻尼阀片,所述第一限位板、阻尼阀片置于复原螺母内且位于活塞杆与复原阀体之间,所述阻尼阀片远离抵触连接第一限位板的一端与复原阀体抵触连接,所述复原阀体以螺杆为中心环设有若干组第一过油孔,所述第一限位板以螺杆为中心环设有若干组可与第一过油孔导通连接的第二过油孔,所述第一活塞总成与活塞杆联动并位于复原螺母的一侧。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复原螺母主要用以承载复原阀体、第一限位板、阻尼阀片,并将三者与活塞杆实现联动,进一步通过螺杆将第一限位板、阻尼阀片、复原阀体三者实现位置固定与连接;其中复原阀体、第一限位板分别设置第一过油孔与第二过油孔,实现油液导通,油液依次从第一过油孔流向第二过油孔,从而通过位于第一限位板与复原阀体之间的阻尼阀片产生阻尼力,在第一活塞总成的基础上加大最大可调阻尼极限值,扩大阻尼适应范围,促使减振器能满足多力值要求,适应多种工况。
上述的复原双活塞调节阻尼结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活塞总成包括位于复原螺母螺纹端并套设于活塞杆上的阀体,所述阀体远离复原螺母的一侧依次设有第一阀片、活塞、第二阀片、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阀片两端分别与阀体、活塞抵触连接,所述第二阀体两端依次与活塞、第二限位板抵触连接,所述活塞杆设有可与第二限位板一侧抵触连接的抵接台。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塞杆作往复运动时,两阀片与活塞都产生与运动趋势相反的阻尼力,实现减振。
上述的复原双活塞调节阻尼结构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活塞两侧分别设有第三过油孔、第四过油孔,所述第三过油孔一端朝向第一阀体,所述第三过油孔另一端朝向第二阀体外侧倾斜设置,所述第四过油孔一端朝向第二阀体,所述第四过油孔另一端朝向第一阀体外侧倾斜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戈尔德智能悬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戈尔德智能悬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31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