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净化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3044.8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74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治国;胡友彪;郑永红;陈芳玲;马程楠;蔡维卿;方超;张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101/20;C02F101/22 |
代理公司: | 泉州企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64 | 代理人: | 许寿宁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水生植物 净化 重金属 污染 水体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净化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包括水体重金属污染检测、重金属结果评估、水生植物种类选择、水生植物预处理、水生植物科学分组搭配、水生植物分组搭配选取、水生植物重金属修复处理与修复处理后续收割的步骤。通过选取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与漂浮植物的组合对重金属污染的水体进行对方位的净化,沉水植物、挺水植物与漂浮植物可分别设置在污染水体的不同位置,较常规的植物净化手段,同时采用沉水、挺水与漂浮植物可获得更好的净化效果;在单一植物凤眼莲、黄菖蒲与水芙蓉对不同重金属元素净化能力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植物组合,对污染程度不同的水体进行净化,以获得针对性的水体净化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体重金属污染净化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净化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水体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河流湖泊等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当重金属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就会对整个水环境产生毒害效应。使生物的生理受阻、发育停滞、甚至死亡,进一步通过食物链直接或间接的威胁到人类的身体健康,治理重金属污染的水体刻不容缓。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植物修复法成为研究的热点,人们利用水生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的水体,其成本低、操作简单方便,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环境的风险,从而实现绿色治理;水生植物(Hydrophyte)是一个生态学名词,一种湿地生态科学名词,它的科学定义与现代湿地生态发展过程有非常密切关系,因为传统上植物群落的成分是湿地的判定和分类依据。
有研究显示,重金属是一种典型的易积累和难降解的污染物,水环境中重金属的排放会增加水体中各动物体内的重金属含量,使其在生态系统中累积,或者形成的化合物毒性更大。而重金属则可在环境中长期储存,通常利用食物链、水、土壤和空气间的循环进入人体,最终对水生植物和人体健康造成损害众多研究通过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河流、湖泊的污染问题得到了控制,但由于之前的污染积累,水体水质并没有得到明显好转,河流湖泊等水体重金属污染问题现今已变得十分突出;另外现有技术中用于净化水体中重金属元素的水生植物的种类往往较为单一,但是各种水生植物对于不同重金属元素的净化能力不尽相同,在实际的污染净化过程中不做挑选的单一植物的净化方式难以获得较好的污染水体净化效果,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净化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净化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同时采用沉水、挺水与漂浮植物可获得更好的净化效果;在单一植物凤眼莲、黄菖蒲与水芙蓉对不同重金属元素净化能力不同的情况下,采用不同的植物组合,从而对污染程度不同的水体进行净化,以获得针对性的水体净化效果,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水生植物净化重金属污染水体的修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水体重金属污染检测,首先通过检测设备对待净化水体中的各种重金属含量进行检测,其中重金属含量包括必需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非必需重金属元素的含量;
步骤S2、重金属结果评估,对待净化水体中的Cd、Cr、Pb、Ni与Zn的含量进行划分判定,根据水体中Cd、Cr、Pb、Ni与Zn的含量将其划分为低、中、高浓度等级,其中Cd、Cr、Pb、Ni与Zn含量的低中高等级划分分别具有各自规定浓度;
步骤S3、水生植物种类选择,选择长势良好、长度接近和个体生物量相近的金鱼藻、美人蕉、黄菖蒲、水芙蓉、穗花狐尾藻与凤眼莲;
步骤S4、水生植物预处理,对步骤S3中选取的六种水生植物的幼苗作为待用植物,用自来水反复清洗根部,然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漂洗,用纯净水体预培养至少一周,长出新根后进行备用;
步骤S5、水生植物科学分组搭配,针对分组方式分别设置单一分组与复合分组;
单一分组为凤眼莲、黄菖蒲与水芙蓉;
复合分组为穗花狐尾藻+美人蕉+凤眼莲、金鱼藻+黄菖蒲+水芙蓉、金鱼藻+黄菖蒲+凤眼莲、穗花狐尾藻+黄菖蒲+凤眼莲、金鱼藻+美人蕉+凤眼莲,复合分组的配比按照株数比例进行配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304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