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贝塞尔曲线的无人机转向飞行路径规划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32061.X | 申请日: | 2021-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83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7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新阳;杨苡;陈海诺;唐佰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方天途航空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1/10 | 分类号: | G05D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96 | 代理人: | 王庆彬 |
| 地址: | 1022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贝塞尔 曲线 无人机 转向 飞行 路径 规划 方法 | ||
1.一种基于贝塞尔曲线的无人机转向飞行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采集无人机实际转向飞行路径数据,根据飞行动作对实际转向飞行路径进行分类;
基于贝塞尔曲线对实际转向飞行路径进行规划,生成目标转向飞行路径,对实际转向飞行路径进行修正,
其中,无人机的飞行动作包括直线飞行与曲线飞行,将直线飞行与曲线飞行动作结合,确定无人机实际转向飞行路径分类为:直线飞行路径、先直线飞行后曲线飞行路径、先曲线飞行后直线飞行路径、先曲线飞行中间直线飞行后曲线飞行路径、两段连接的曲线飞行路径,
根据无人机目标初始航行节点与目标转向航行节点之间的距离、目标最终航行节点与目标转向航行节点之间的距离确定目标安全半径,并以目标转向航行节点为圆心,确定规划曲线的目标安全范围;根据目标初始航行节点、目标最终航行节点分别与目标转向航行节点之间的连线与目标安全范围的交点,以及目标初始航行节点、目标转向航行节点、目标最终航行节点,确定规划所需的贝塞尔曲线,生成目标转向飞行路径,且
若确定的规划所需的贝塞尔曲线与目标安全范围不相切,修正贝塞尔曲线,使修正后的贝塞尔曲线与目标安全范围相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贝塞尔曲线的无人机转向飞行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目标初始航行节点、目标最终航行节点分别与目标转向航行节点之间的连线与目标安全范围的交点,以及目标初始航行节点、目标转向航行节点、目标最终航行节点,确定规划所需的贝塞尔曲线为:
p(t)=P0B0,4(t)+P1B1,4(t)+P2B2,4(t)+P3B3,4(t)+P4B4,4(t)
=(1-t)4P0+4t(1-t)3P1+6t2(1-t)2P2+4t3(1-t)P3+t4P4
其中,P0、P1、P2、P3、P4表示规划贝塞尔曲线的控制点,B0,4(t)、B1,4(t)、B2,4(t)、B3,4(t)、B4,4(t)为对应的伯恩斯坦多项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贝塞尔曲线的无人机转向飞行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若为直线飞行路径,则目标初始航行节点、目标转向航行节点、目标最终航行节点在同一水平度上,确定目标安全半径为0,目标初始航行节点、目标转向航行节点之间的距离为目标安全范围,根据目标初始航行节点、目标转向航行节点、目标最终航行节点确定的直线为相应规划的目标转向飞行路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基于贝塞尔曲线的无人机转向飞行路径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
若为先直线飞行后曲线飞行路径,则根据确定的贝塞尔曲线,确定入弧航行节点,计算目标初始航行节点与入弧航行节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目标初始航行节点与入弧航行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贝塞尔曲线的长度,确定目标安全范围;
若为先曲线飞行后直线飞行路径,则根据确定的贝塞尔曲线,确定入弧航行节点,计算目标转向航行节点与入弧航行节点之间的距离;根据目标转向航行节点与入弧航行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贝塞尔曲线的长度,确定目标安全范围;
若为先曲线飞行中间直线飞行后曲线飞行路径,则根据确定的贝塞尔曲线,计算两段贝塞尔曲线的入弧航行节点之间的距离;根据计算两段贝塞尔曲线的入弧航行节点之间的距离、以及贝塞尔曲线的长度,确定目标安全范围;
若为曲线飞行路径,则根据确定的两段贝塞尔曲线的长度,确定目标安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方天途航空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北方天途航空技术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206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