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双面T型沟槽的碳化硅中子探测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1713.8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96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王颖;张立龙;曹菲;刘士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T3/08 | 分类号: | G01T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贾耀淇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双面 沟槽 碳化硅 中子 探测器 | ||
1.一种基于双面T型沟槽的碳化硅中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4H-SiC外延片(1)、开设在所述4H-SiC外延片(1)正面的第一T型沟槽和开设在所述4H-SiC外延片(1)背面的第二T型沟槽;
所述4H-SiC外延片(1)正面台面上设置有P型欧姆接触电极(4),所述4H-SiC外延片(1)背面台面上设置有N型欧姆接触电极(3);
所述第一T型沟槽、第二T型沟槽等间隔交错设置,所述第一T型沟槽内设有P区中子转换物,所述第二T型沟槽内设有N区中子转换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面T型沟槽的碳化硅中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区中子转换物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T型沟槽内的P区掺杂区(2),所述P区掺杂区(2)通过离子注入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T型沟槽的侧壁、底面及台阶面,所述P区掺杂区(2)内填充有第一中子转换材料(5),所述P区掺杂区(2)厚度为0.3-0.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面T型沟槽的碳化硅中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区中子转换物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T型沟槽内的N区掺杂区(7),所述N区掺杂区(7)通过离子注入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T型沟槽的侧壁、底面及台阶面,所述N区掺杂区(7)内填充有第二中子转换材料(8),所述N区掺杂区(7)的厚度为0.3-0.5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面T型沟槽的碳化硅中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型沟槽的宽口端朝向所述4H-SiC外延片(1)的正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面T型沟槽的碳化硅中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T型沟槽的宽口端朝向所述4H-SiC外延片(1)的背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双面T型沟槽的碳化硅中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4H-SiC外延片(1)正面与所述P型欧姆接触电极(4)之间设有所述P区掺杂区(2)。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双面T型沟槽的碳化硅中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4H-SiC外延片(1)背面与所述N型欧姆接触电极(3)之间设有所述N区掺杂区(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双面T型沟槽的碳化硅中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型沟槽、第二T型沟槽分两次刻蚀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双面T型沟槽的碳化硅中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P区中子转换物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T型沟槽宽口内壁的所述P区掺杂区(2),所述P区掺杂区(2)通过离子注入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一T型沟槽的宽口侧壁及台阶面,所述第一中子转换材料(5)填充满所述P区掺杂区(2)及所述第一T型沟槽窄口。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双面T型沟槽的碳化硅中子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区中子转换物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T型沟槽宽口内壁的N区掺杂区(7),所述N区掺杂区(7)通过离子注入方式设置在所述第二T型沟槽的宽口侧壁及台阶面,所述第二中子转换材料(8)填充满所述N区掺杂区(7)及所述第二T型沟槽窄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171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母线槽及其组装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轻量型电梯的悬挂体支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