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阈值单元电路延时模型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31631.3 | 申请日: | 2021-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0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曹鹏;徐冰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K17/22 | 分类号: | H03K17/2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沈廉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阈值 单元 电路 延时 模型 | ||
1.一种近阈值单元电路延时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电路包括反相器、堆叠结构单元和并联结构单元,所述模型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参数,包括单元电路各晶体管的工艺参数、单元电路参数和慢输入延时参数;
S2:判断单元电路类型,包括判断单元电路是否为反相器、堆叠结构单元、并联结构单元,根据单元电路类型计算该单元电路的大电流、小电流和电流积分,计算该大电流和小电流之和的自然对数的均值、方差和偏度,计算等效阈值电压的均值、方差;
S3:判断延时类型,根据步骤S2得到的单元电路类型,计算单元电路的过冲时间和延时,然后,根据过冲时间、延时和输入转换时间的相对大小关系,判断延时类型是极快输入、快输入或者慢输入;如果过冲时间大于输入转换时间,则延时类型为极快输入;如果过冲时间小于输入转换时间且延时大于输入转换时间的一半,则延时类型为快输入;如果过冲时间小于输入转换时间且延时小于输入转换时间的一半,则延时类型为慢输入;
S4:根据步骤S2得到的单元电路类型和步骤S3得到的延时类型建立单元电路延时标称模型,得到延时标称值;
S5:基于延时标称模型,根据步骤S2得到的单元电路类型和步骤S3得到的延时类型建立单元电路延时统计模型,得到延时统计量:方差、最大值和最小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阈值单元电路延时模型,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工艺参数包括亚阈值斜率因子、漏端感应源端势垒降低效应系数,电路参数包括晶体管尺寸、负载、输入转换时间、供电电压、温度、工艺角,慢输入延时参数包括式(1)中的拟合参数a、b,式(2)中的拟合参数c、d,拟合参数a、b、c、d通过仿真慢输入下的延时拟合获得,
a=cVth+d (2)
式(1)中,td为单元电路延时,τ为输入转换时间,tds为阶跃延时,式(2)中,Vth为阈值电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阈值单元电路延时模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中,如果单元电路为反相器,所述步骤S2包括:
S21:根据式(3)计算单元电路的大电流IH、小电流IL和电流积分k,在极快输入情况下,大电流IH为极快输入下大电流IH1,是栅源电压和源漏电压均为供电电压时的源漏电流;在快输入情况下,大电流IH为快输入下大电流IH2,是栅源电压为供电电压,源漏电压为输入转换时间时刻的源漏电压时的源漏电流;
式(3)中,Vgs和Vds是栅源电压和源漏电压,Ids是源漏电流,Vdd是供电电压,Vds(τ)是输入转换时间时刻的源漏电压,通过式(4)计算得到,λ是漏端感应源端势垒降低效应系数,n是亚阈值斜率因子,Φt是热电压,I0是受工艺参数影响的参数,K0、K1、K2是由工艺决定的拟合系数;
式(4)中,CM是输入输出的耦合电容,CL是负载电容;
S22:电流之和自然对数Y是所述大电流和小电流之和即IH+IL的自然对数,表示为式(5),根据式(6)计算电流之和对数Y的均值μY、方差σY2和偏度γ1;
Y=-ln(IH+IL) (5)
式(6)中,m为系数,在极快输入下m通过式(7)计算得到,在快输入下,m通过式(8)计算得到,k2是由工艺决定的拟合系数,ΔVth为阈值电压波动量,ΔVth’通过式(9)计算得到,E[·]为相应的随机变量的均值,
式(7)中,k1是由工艺决定的拟合系数,Vth0为阈值电压标称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163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