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单扰动一腔多模SIW的平衡带通滤波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30876.4 | 申请日: | 2021-06-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11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1 |
| 发明(设计)人: | 张钢;郑健;平康;杨继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智能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P1/201 | 分类号: | H01P1/201;H01P1/203 |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 地址: | 210018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玄武大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扰动 一腔多模 siw 平衡 带通滤波器 | ||
1.一种基于单扰动一腔多模SIW的平衡带通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四边形介质基板(1),所述介质基板(1)下表面设有金属接地板(3),介质基板(1)上表面设有金属层(2)、第一输入端口馈线(4)、第二输入端口馈线(5)、第一输出端口馈线(6)和第二输出端口馈线(7),所述金属层(2)位于介质基板(1)中心;所述第一输入端口馈线(4)和第二输入端口馈线(5)位于介质基板(1)垂直中轴线AA’的一侧,一端与介质基板(1)的边缘连接,另一端与金属层(2)连接;所述第一输出端口馈线(6)和第二输出端口馈线(7)位于介质基板(1)垂直中轴线AA’的另一侧,一端与介质基板(1)的边缘连接,另一端与金属层(2)连接;
所述金属层(2)边界设有一圈金属化通孔构成SIW谐振腔(8),所述金属化通孔贯穿金属层(2)、介质基板(1)和金属接地板(3);所述SIW谐振腔(8)中设有中央金属微扰通孔(9)、金属微扰通孔组和端口金属微扰通孔,所有通孔均贯穿金属层(2)、介质基板(1)和金属接地板(3);所述中央金属微扰通孔(9)位于SIW谐振腔(8)的中心,所述金属微扰通孔组位于介质基板(1)垂直中轴线AA’上并关于中央金属微扰通孔(9)对称,所述端口金属微扰通孔分布于金属微扰通孔组两侧;
所述第一输入端口馈线(4)包括第一输入50欧姆微带线导带(31),所述第一输入50欧姆微带线导带(31)的一端与介质基板(1)的边缘连接形成第一输入端,另一端与SIW谐振腔(8)连接,另一端两侧与SIW谐振腔(8)存在间隙形成第一SIW共面波导转换结构(21);
所述第二输入端口馈线(5)包括第二输入50欧姆微带线导带(32),所述第二输入50欧姆微带线导带(32)的一端与介质基板(1)的边缘连接形成第二输入端,另一端与SIW谐振腔(8)连接,另一端两侧与SIW谐振腔(8)存在间隙形成第一SIW共面波导转换结构(21);
所述第一输入端和第二输入端位于介质基板(1)的平行两边的一侧;
所述第一输出端口馈线(6)包括第一输出50欧姆微带线导带(33),所述第一输出50欧姆微带线导带(33)的一端与介质基板(1)的边缘连接形成第一输出端,另一端与SIW谐振腔(8)连接,另一端两侧与SIW谐振腔(8)存在间隙形成第二SIW共面波导转换结构(22);
所述第二输出端口馈线(7)包括第二输出50欧姆微带线导带(34),所述第二输出50欧姆微带线导带(34)的一端与介质基板(1)的边缘连接形成第二输出端,另一端与SIW谐振腔(8)连接,另一端两侧与SIW谐振腔(8)存在间隙形成第二SIW共面波导转换结构(22);
所述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位于介质基板(1)的平行两边的另一侧;
所述SIW谐振腔(8)呈王字形,SIW谐振腔(8)的宽度为a,高度为b=21.2mm;所述第一输入端口馈线(4)呈L形,与介质基板(1)连接一端的宽度为wms,与SIW谐振腔(8)连接一端的宽度为wms4=1.05mm;第一SIW共面波导转换结构(21)中第一输入端口馈线(4)两侧与SIW谐振腔(8)之间间隙的宽度分别为ws3=0.42mm和ws2=0.4mm,第一输入端口馈线(4)和SIW谐振腔(8)连接处与SIW谐振腔(8)边界的水平距离为ls3;第一输入端口馈线(4)和SIW谐振腔(8)连接处与介质基板(1)的水平中轴线BB’的垂直距离为dx=2.7mm;第一输入端口馈线(4)和介质基板(1)连接处与SIW谐振腔(8)边界的水平距离为lms;第二输入端口馈线(5)和第一输入端口馈线(4)关于介质基板(1)的水平中轴线BB’对称;
所述第一输出端口馈线(6)呈L形,与介质基板(1)连接一端的宽度为wms,与SIW谐振腔(8)连接一端的宽度为wms5=1.05mm;第二SIW共面波导转换结构(22)中第一输出端口馈线(6)和SIW谐振腔(8)之间间隙的宽度为ws2,第一输出端口馈线(6)和SIW谐振腔(8)连接处与SIW谐振腔(8)边界的水平距离为ls2;第一输出端口馈线(6)和SIW谐振腔(8)连接处与介质基板(1)的水平中轴线BB’的垂直距离为dx1=2.7mm;第一输出端口馈线(6)和介质基板(1)连接处与SIW谐振腔(8)边界的水平距离为lms1;第二输出端口馈线(7)和第一输出端口馈线(6)关于介质基板(1)的水平中轴线BB’对称;
所述端口金属微扰通孔包括第一端口金属微扰通孔(12)、第二端口金属微扰通孔(13)、第三端口金属微扰通孔(14)和第四端口金属微扰通孔(15),所述第一端口金属微扰通孔(12)位于SIW谐振腔(8)靠近第一输入端口馈线(4)的一侧,所述第二端口金属微扰通孔(13)位于SIW谐振腔(8)靠近第二输入端口馈线(5)的一侧,所述第三端口金属微扰通孔(14)位于SIW谐振腔(8)靠近第一输出端口馈线(6)的一侧,所述第四端口金属微扰通孔(15)位于SIW谐振腔(8)靠近第二输出端口馈线(7)的一侧;
所述第一端口金属微扰通孔(12)与介质基板(1)的垂直中轴线AA’的垂直距离为l1,与介质基板(1)的水平中轴线BB’的垂直距离为w1;第一端口金属微扰通孔(12)和第二端口金属微扰通孔(13)关于介质基板(1)的水平中轴线BB’对称;
所述第三端口金属微扰通孔(14)与介质基板(1)的垂直中轴线AA’的垂直距离为l2,与介质基板(1)的水平中轴线BB’的垂直距离为w2;第三端口金属微扰通孔(14)和第四端口金属微扰通孔(15)关于介质基板(1)的水平中轴线BB’对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智能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未经南京智能高端装备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3087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等边三角形贴片的高性能平衡带通滤波器
- 下一篇:一种细胞冻存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