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封闭或者半封闭场所的人员轨迹识别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9408.5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52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严颖华;严恺;李涛;宗精学;杨健;耿丽霞;陈耀茹;魏童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4/021;H04N7/18;G06K9/00;G08B21/24 |
代理公司: | 无锡睿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76 | 代理人: | 张悦 |
地址: | 214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封闭 或者 场所 人员 轨迹 识别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封闭或者半封闭场所的人员轨迹识别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场所包括多个采集点,采集点包括主动采集点和被动采集点;采集点安装有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主动或者被动的方式采集人员流动数据;传输通道:将数据采集模块所采集到的人员流动数据传输至信息处理模块;信息处理模块:接收人员流动数据,并通过主动采集点的人员流动数据监控人员的状态,或者,通过被动采集点的人员流动数据监控场所内场馆的使用状态。本发明通过监控人员轨迹,增加了对封闭或者半封闭场所的人员管理和场所管理,更适应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高了管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人员管理系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封闭或者半封闭场所的人员轨迹识别系统。
背景技术
封闭或者半封闭场所一般指学校、培训中心、会议中心、疗养中心等,其特点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内,人员相对固定,且这些相对固定的人员可以在场所中自由活动,场所一般需要对这些人员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管理,并保证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提高场所中各个场馆的利用率,保证人员的活动和学习质量,但是一般而言是无法完全约束场所内的人员的行动的。这样的场景中,一般会遇到的问题是:封闭或者半封闭场所中的餐厅、教室、健身房、洗手间等公共场馆,有时人满为患,有时无人问津,缺乏一些信息感知系统,从而无法提供相应的智能服务业务;由于无法完全约束和控制人员的行动,当人员在场所内独自行动遇到突发状况和危险时,管理人员又很难第一时间相应并给予帮助,以保证场所内人员的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封闭或者半封闭场所的人员轨迹识别系统。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封闭或者半封闭场所的人员轨迹识别系统,包括:
数据采集模块:场所包括多个采集点,采集点包括主动采集点和被动采集点;采集点安装有数据采集模块,通过主动或者被动的方式采集人员流动数据;
传输通道:将数据采集模块所采集到的人员流动数据传输至信息处理模块;
信息处理模块:接收人员流动数据,并通过主动采集点的人员流动数据监控人员的状态,或者,通过被动采集点的人员流动数据监控场所内场馆的使用状态。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主动采集点包括智慧路灯、监控摄像头和人脸识别系统。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主动采集点采集的人员流动数据包括人员到达时间、人员离开时间、人员性别和人员年龄。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信息处理模块通过主动采集点的人员流动数据,运行人员监控算法;人员监控算法为人员异常状态函数,根据人员性别、人员年龄、采集点位置、人员到达时间、人员离开时间的各项权重,判断人员异常状态。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人员异常状态函数P=a1·S+a2·A+a3·P+a4·T1+a5·(T2-T1);a1、a2、a3、a4、a5均为权重数字,S为人员性别,A为人员年龄,P为采集点的位置偏僻程度,T1为人员到达时间,T2为人员的离开时间。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被动采集点为场馆的门禁卡系统。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被动采集点的采集数据为人员到达时间、人员离开时间和器械使用时间。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信息处理模块通过被动采集点的人员流动数据,运行场所监控算法,在运行场所监控算法中,根据人员到达时间、人员离开时间和器械使用时间的各项权重,判断场所使用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管理培训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940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