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支柱绝缘子固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8508.6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83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高超;周福升;杨芸;黄若栋;熊佳明;王国利;姚聪伟;庞小峰;宋坤宇;王增彬;赵晓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B19/00 | 分类号: | H01B19/0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区科***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柱 绝缘子 固化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三支柱绝缘子固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待固化的三支柱绝缘子置于预热后的固化箱内,按照第一升温速率升温第一时间后,在第一温度环境下预固化第二时间;将预固化后的三支柱绝缘子按照第二升温速率升温第三时间后,在第二温度环境下初次固化第三时间;将初次固化后的三支柱绝缘子按照第三温度速率升温第一时间后,在第三温度环境下二次固化第四时间,并在二次固化后进行第四时间的线性降温;对二次固化后的所述三支柱绝缘子进行应力检测,若所测得的应力值小于标准值,则固化得到的所述三支柱绝缘子合格。本发明能够减小三支柱绝缘子固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残余应力,提高三支柱绝缘子的机械强度,满足了实际应用需求。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输变电绝缘设备领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三支柱绝缘子固化方法。
背景技术
三支柱绝缘子作为气体绝缘金属封闭输电线路(GIL)中的关键电气部件,在电气绝缘和机械支撑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工程上的三支柱绝缘子由液体环氧树脂、酸酐固化剂和微米级氧化铝粉末填料混合形成环氧复合材料,与嵌件一体固化而成。
然而,在三支柱绝缘子固化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内部残余应力较大状况。同时在实际综合应力场的作用下,可能会使其产生内部应力集中区域,极大提高了微裂纹或气缝形成的概率,微裂纹或气缝在运行初期对输变电设备绝缘的影响并不明显,但运行过程中受到多种载荷周期性作用,在应力集中较大的区域,这些微缺陷逐步演变和劣化,当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将诱发局部放电、异常发热等现象,加速绝缘老化,使绝缘子性能下降,严重影响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可靠性。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三支柱绝缘子固化方法,该方法能够解决减小三支柱绝缘子固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残余应力,提高三支柱绝缘子的机械强度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三支柱绝缘子固化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待固化的三支柱绝缘子置于预热后的固化箱内,按照第一升温速率升温第一时间后,在第一温度环境下预固化第二时间;
将预固化后的三支柱绝缘子按照第二升温速率升温第三时间后,在第二温度环境下初次固化第三时间;
将初次固化后的三支柱绝缘子按照第三温度速率升温第一时间后,在第三温度环境下二次固化第四时间,并在二次固化后进行第四时间的线性降温;
对二次固化后的所述三支柱绝缘子进行应力检测,若所测得的应力值小于标准值,则固化得到的所述三支柱绝缘子合格。
进一步地,将待固化的三支柱绝缘子置于预热后的固化箱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在室温23±5℃环境下,将所述固化箱内的温度上升至90±0.5℃,并保温12h;其中,所述固化箱的内部最小尺寸不小于三支柱绝缘子模具最大尺寸的3倍。
进一步地,将待固化的三支柱绝缘子置于预热后的固化箱内,按照第一升温速率升温第一时间后,在第一温度环境下预固化第二时间的方法包括:
以20℃/h的升温速率,在10±0.5min内将所述固化箱内的温度由90℃±0.5℃升温至100±0.3℃;
在100±0.3℃的温度环境下对位于所述固化箱内的三支柱绝缘子进行预固化;其中,预固化时间为3h。
进一步地,将预固化后的三支柱绝缘子按照第二升温速率升温第三时间后,在第二温度环境下初次固化第三时间的方法包括:
以30℃/h的升温速率,在30±0.5min内将所述固化箱内的温度由100±0.3℃升温至115±0.3℃;
在100±0.3℃的温度环境下对位于所述固化箱内的三支柱绝缘子进行初次固化;其中,初次固化时间为30±0.5min。
进一步地,将初次固化后的三支柱绝缘子按照第三温度速率升温第一时间后,在第三温度环境下二次固化第四时间的方法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85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