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产电的光合微生物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27938.6 | 申请日: | 2021-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46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喻长远;国震宇;刘庠诗;黄天灏;王宇;曹纳真;周星燃;马丽亚;公腾;王宇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H01M8/16;C02F3/34;C02F3/00;C02F101/30;C12R1/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光合 微生物 燃料电池 中的 应用 | ||
一种辅助产电的光合微生物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应用属于微生物领域。微生物属于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为Pseudomonas mendocina(门多萨假单胞菌),编号:LR134290,用于辅助微生物菌株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一步,在MFCs两室中分别加入阳极缓冲液、阴极缓冲液和碳布。其中,阳极的碳布接种野生菌等大肠杆菌菌株,阴极的碳布接种光合微生物菌株。光合微生物菌株在MFCs阴极室辅助大肠杆菌BL21野生菌或大肠杆菌F6PB菌株产电。现有的PMFCs产电效率极低,无法满足在处理废水等污染物需求。本专利所筛选的菌株在辅助产电菌时,可使燃料电池所产生的电压至少提高两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领域。
背景技术
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Microbial fuel cells):一种利用产电微生物新陈代谢的途径,将代谢过程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光合微生物燃料电池(PMFCs,Photosynthetic microbial fuel cells):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的基础上,加入光合微生物进行产电的装置。
微生物太阳能菌株:在光照条件下可进行生长繁殖的菌株。
野生菌株:自然界中天然存在、未经人为改造的微生物菌株。
改造菌株:在野生菌株基础上,按照人们的意愿对其形态、结构、功能、群落分布等方面进行改造,使之更好地为人们所应用的菌株。
近年来,物理、化学和生物法联合处理污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生物法作为一类新出现的方法有着较大的提高空间。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即为一种新的、处于研究中的、尚未推广的处理污水等污染物的技术。MFCs,顾名思义,就是将微生物降解污染物中释放出的能量,转化为电能并加以利用的装置。它可以实现能量再利用,减少能量损耗,降低碳排放,高效降解废水、有机污染物等,对于环境保护有着重大的意义。然而,与传统的微生物处理污染物相比,MFCs有着成本高、设备容量小、电能转化率低、难以扩大化使用、处理污染物效率低等缺点。近年来,人们一直从菌种类型、设备构造、电极材料、电阻材料等方面进行改进,来提高MFCs的工作效率,为最终的实际应用奠定基础。
微生物太阳能燃料电池(PMFCs)另辟蹊径,从MFCs的工作原理出发,在MFCs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光合微生物作为电子供受体或活性氧供体,甚至可经处理作为阳极微生物,进而提高MFCs的废水处理效率或产电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其中,微生物太阳能燃料电池有三种类型——阳极光合生物太阳能电池、阴极光合生物太阳能电池和单一光合生物太阳能电池。阳极光合微生物太阳能电池是将产电微生物和光合微生物均放入电池的阳极室中;阴极光合微生物太阳能电池是将产电微生物放入电池阳极室而将光合微生物放入阴极室;单一光合微生物太阳能电池是仅在电池的阳极室中放入光合微生物。
由于一般的MFCs都需要在阴极提供电子受体的情况下才能够正常工作,完成产电的过程,而氧气是最常见也是最易得的电子受体,即以机械曝气的方式向阴极提供氧气或直接将阴极暴露在空气中以获得充足的氧气。但从经济等角度考虑,使用这些方法进行产电成本高,效率低。因此,阴极光合微生物太阳能电池因光合生物可自主产生氧气提供电子受体这一点受到了青睐。
发明内容
一种辅助产电的光合微生物在MFCs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
微生物为Pseudomonas mendocina(门多萨假单胞菌),编号:LR134290,用于辅助微生物菌株降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进一步,在MFCs两室中分别加入阳极缓冲液、阴极缓冲液和碳布。其中,阳极的碳布接种野生菌等大肠杆菌菌株,阴极的碳布接种光合微生物菌株。光合微生物菌株在MFCs阴极室辅助大肠杆菌BL21野生菌或大肠杆菌F6PB菌株产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793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