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氢青蒿素类化合物在制备PD-L1表达抑制剂中的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27894.7 | 申请日: | 2021-06-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41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华;幸新干;周志威;莫哈末·法汉;陈义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澳门大学;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A61K31/357 | 分类号: | A61K31/357;A61P35/00;C12N5/09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诺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14 | 代理人: | 许飞 |
| 地址: | 中国澳门*** | 国省代码: | 澳门;8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青蒿素 化合物 制备 pd l1 表达 抑制剂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双氢青蒿素类化合物在制备PD‑L1表达抑制剂中的应用。发明人研究发现,低浓度的双氢青蒿素(12.5‑50μM)处理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24 h极显著地降低了细胞PD‑L1水平。PD‑1/PD‑L1结合试验显示双氢青蒿素降低的MDA‑MB‑231细胞PD‑L1水平能够减少PD‑1蛋白的结合。在T细胞介导的肿瘤细胞杀伤试验中,双氢青蒿素处理的MDA‑MB‑231细胞对活化的T细胞显示出更高的敏感性。双氢青蒿素是潜在的安全、经济、有效的肿瘤PD‑L1抑制药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合物的新应用,特别涉及双氢青蒿素及其结构类似物在制备PD-L1表达抑制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免疫治疗通过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抗肿瘤免疫力,从而抑制和杀伤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已在包括乳腺癌在内的多种肿瘤中显示出很好的治疗效果。在已报告的免疫检查点靶标中,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是两个最常见的靶点。PD-L1是一种免疫抑制分子,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膜表面的Ⅰ型跨膜蛋白质,其可与T淋巴细受体(T cell receptor,TCR)与CD28活化后产生的共刺激信号。高持续性PD-L1与T细胞(包括抗原呈递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等,在抗原呈递、T细胞活化、CTL识别中起作用)的PD1结合,会导致抑制信号的过度产生,抑制T细胞功能并诱导T细胞衰竭[4,5]。肿瘤细胞在此过程中逃脱T细胞介导的免疫监视[6]。而阻断PD-L1和PD-1的结合可以改善T细胞功能并减少肿瘤负担[7]。FDA已经批准的单克隆抗体pembrolizumab(PD1单克隆抗体药物)和atezolizumab(PD-L1单克隆抗体药物)等通过阻断PD-L1和PD1相互作用已在黑色素瘤、淋巴瘤、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等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7,11],但仍存在响应率不高和发生自身免疫疾病的风险。因此,研发新的安全有效的免疫检查点PD-L1/PD1阻断药物是非常有必要的。
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A)是青蒿素的半合成衍生物,被广泛用作临床抗疟药,具有安全经济的优点。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被广泛用于临床疟疾的治疗,也有抗心律失常、抗内毒素、抗红斑狼疮等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还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但其具体机制不甚明确,包括诱导肿瘤细胞活性氧的产生、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等。有报道发现双氢青蒿素可抑制肝、卵巢、肺、乳腺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一致。但未见报道显示双氢青蒿素能够影响肿瘤PD-L1的表达和抗肿瘤免疫功能。蒿甲醚、青蒿琥酯和双氢青蒿素具有非常接近的化学结构,也未报道显示蒿甲醚、青蒿琥酯能够影响肿瘤PD-L1的表达和抗肿瘤免疫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氢青蒿素及其结构类似物在制备PD-L1表达抑制剂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
双氢青蒿素及其结构类似物在制备PD-L1表达抑制剂中的应用。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结构类似物选自蒿甲醚或青蒿琥酯。
本发明的第二个方面,提供:
一种降低肿瘤细胞中PD-L1表达量的方法,包括:向培养有肿瘤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适量双氢青蒿素或其结构类似物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结构类似物选自蒿甲醚或青蒿琥酯。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双氢青蒿素的使用浓度为5~100 μM。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肿瘤细胞为PD-L1高表达的肿瘤细胞。
在一些实例中,所述肿瘤细胞为HepG2、A549细胞、MDA-MB-436中的一种。
本发明的第三个方面,提供:
双氢青蒿素及其结构类似物在制备T细胞介导的肿瘤杀伤制剂增效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澳门大学;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未经澳门大学;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78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