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暂时性麻醉功能的闪光弹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5363.4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01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胡德强;张德春;刘浩;甘晓红;邱寿林;孙林辉;许红波;梁修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南皖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41H13/00 | 分类号: | F41H13/00;F41H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联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1 | 代理人: | 周艳 |
地址: | 232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暂时性 麻醉 功能 闪光弹 | ||
本发明涉及防爆武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暂时性麻醉功能的闪光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闪光弹只能一定程度上抑制不法分子的反抗,手持刀具、枪械不法分子仍然具有较高危险性,容易伤害的人质,不利于近身抓捕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暂时性麻醉功能的闪光弹,本发明由并接增能机构和抱锁机构组成,针对不法分子感官进行打击的同时,还能够利用麻醉气体进一步生理性的降低其活动能力和危险性,人体失能制止效果更好,且能够在原有闪光弹的基础上进行快速改装使用,降低了整体装置的采购使用成本,有效利用了二氧化碳对人体的影响,提高不法分子对于麻醉气体的吸收量、加快生效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爆武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暂时性麻醉功能的闪光弹。
背景技术
闪光弹又称致盲弹,是一种以强光阻碍目标视力和噪音阻碍目标听力的一种轻型非致命武器,属于投掷武器的一种,其一般是通过燃烧镁或钾以产生令人炫目致晕眩的强光,由于闪光弹于爆炸时不会产生攻击性的伤害碎片,故此被广泛地被特种警察用于拯救人质事件等。
常见的闪光弹被投掷后,会于数秒内产生刺眼强光,可以致使被攻击目标短暂失明,同时还会产生170-200分贝巨大的噪音,使目标暂时失去听力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存在如下问题:常见闪光弹主要针对眼睛和耳朵造成干扰,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法分子的反抗,手持刀具、枪械的不法分子仍然具有较高危险性,不仅容易伤害可能存在的人质,且不利于近身抓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暂时性麻醉功能的闪光弹,解决了常见闪光弹主要针对眼睛和耳朵造成干扰,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不法分子的反抗,手持刀具、枪械的不法分子仍然具有较高危险性,不仅容易伤害可能存在的人质,且不利于近身抓捕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暂时性麻醉功能的闪光弹,包括外接弹体,其为反恐防爆行动中常见的闪光弹,经过投掷后,燃烧镁或钾以产生令人炫目致晕眩的强光,由于闪光弹于爆炸时不会产生攻击性的伤害碎片,故此被广泛地被特种警察用于拯救人质事件等,所述外接弹体的底部套接有套壳,所述套壳的内部滑卡有与外接弹体相配合的并接增能机构,且套壳的底部焊接有弹射簧,所述弹射簧的顶部与并接增能机构搭接,所述套壳的表面嵌设有与并接增能机构和外接弹体相配合的抱锁机构,抱锁机构将并接增能机构和外接弹体锁定在套壳内,解锁后即可利用弹射簧将并接增能机构和外接弹体向外弹出,相比于地面爆炸,弹射出的外接弹体可位于人体头部位置的区域进行空爆,直接针对性更好,同时闪光可进行360°传递,不容易被掩体阻挡,有效提高了终点毁伤效应,也不容易被不法分子反制。
优选的,所述并接增能机构包括投放旋座,所述投放旋座滑插在套壳内,其底部与弹射簧搭接,且投放旋座的顶部开设有杆槽,所述杆槽的内部滑插有基杆,所述基杆的顶部粘接与外接弹体相配合的磁吸板,并接增能机构即通过磁吸板吸附在外接弹体的底部实现连接。
所述磁吸板的底面粘接有多边环座,所述基杆自多边环座中部贯穿而出,所述投放旋座的顶部粘接有与多边环座相配合的多边头,所述多边头的表面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部放置有拧压簧,所述拧压簧套于基杆的表面,且拧压簧的两端分别插固在内槽和基杆上,所述拧压簧为压缩旋紧上劲状态,多边头插接在多边环座内可以防止拧压簧带动多边头和投放旋座偏转,当并接增能机构被弹出套壳解除各部件的位置锁定后,拧压簧会推动投放旋座沿基杆下移解除多边头和多边环座的嵌合,使投放旋座被拧压簧推动沿基杆旋转。
所述投放旋座的表面开设有嵌槽,所述嵌槽的内部滑卡有释放装置,旋转的投放旋座可将嵌槽内的释放装置甩出。
优选的,所述释放装置包括气瓶,所述气瓶滑卡在嵌槽内,且气瓶的内部焊接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气瓶的内部分隔为两个气腔,所述气瓶的两端对向焊接有与同侧气腔相连通的释放头,落地的气瓶可通过对向的释放头喷气推动自身进行旋转,既能提高扩散区域,也能避免不法分子将气瓶反投,所述嵌槽的内壁开设有与释放头相配合的密封卡槽,气瓶放置在嵌槽内时不会释放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南皖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淮南皖淮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53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