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风速传感器的射流增混连续控制装置及工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4708.4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987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徐敏义;张嘉麟;贾辰星;朱传庆;王相燚;吴梦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F5/02 | 分类号: | B01F5/02;B01F11/00;B01F15/00;B01F15/02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王洪生;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风速 传感器 射流 连续 控制 装置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风速传感器的射流增混连续控制装置,涉及射流增混装置技术领域,包括依次相连的风洞,柔性膜长度调节装置和控制器,所述风洞上设置有管道风速变送器,所述柔性膜长度调节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螺旋导轨,所述螺旋导轨的一端连接有步进电机,所述螺旋导轨上设置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移动柱的上端连接有腔体,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柔性膜片,所述柔性膜片的一端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两端固定在移动柱上的固定孔,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连接管道风速变送器和步进电机。本发明通过步进电机系统驱动柔性膜调节装置改变柔性膜的长宽比,实现射流的最佳增混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流增混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风速传感器的射流增混连续控制装置及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射流,指流体从管口、孔口、狭缝射出,或靠机械推动,并同周围流体掺混的一股流体流动。射流出口处存在剪切层,其速度断面状态不稳定,会产生大量的含能涡,其中临近出口区域存在大量的大尺度拟序结构,对射流具有卷吸作用,出现与周围流体掺混的现象。射流在向下游发展的过程中,其速度梯度或浓度梯度会变得更加陡峭,加速了流体微团之间的混合过程,从而实现射流流场内的各尺度湍流混合。基于此,射流控制技术得到发展,通过控制射流剪切层内拟序结构的形成以及发展,实现射流混合增强。同时,射流主动控制及被动控制技术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实际应用,应用上述技术可实现对化学反应的促进等。进而,基于射流控制技术,可研发自主控制的高效率低污染的射流燃烧器、不同要求的高效率混合器等,此外还可研发用于尾气处理的可控催化装置。
与传统的射流混合技术相比,柔性膜片拍打射流可以通过改变柔性膜片的尺寸、形状及位置,可在不同工况下提高混合性能。此外,在射流增混过程中,柔性膜片拍打射流较传统射流控制技术具有更小的压力损失。
然而,在实际工业应用中普遍存在工况变化的情况,针对工况的变化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实现较好的增混效果。传统的射流控制技术无法通过既有传感器获取工况信息并做相应的调整,使射流增混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工况条件。综上所述,有待发明一种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工况信息并做相应调整的射流增混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风速传感器的射流增混连续控制装置及工作方法,解决了现有射流增混装置无法通过既有传感器获取工况信息并做相应调整的问题。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风速传感器的射流增混连续控制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风洞,柔性膜长度调节装置和控制器,所述风洞上设置有管道风速变送器,所述柔性膜长度调节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螺旋导轨,所述螺旋导轨的一端连接有步进电机,所述螺旋导轨上设置有移动柱,所述移动柱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移动柱的上端连接有腔体,所述腔体的两侧壁上设置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与固定孔水平相对,所述腔体内设置有柔性膜片,所述柔性膜片的一端凸出腔体(15),另一端连接有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由内向外依次通过柔性膜片、滑动槽和固定孔,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单片机,所述单片机连接管道风速变送器和步进电机。
优选地,所述风洞的输出端处设置有喷口,所述喷口通过卡槽与柔性膜长度调节装置的第二进风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风洞中部设置有蜂窝段,所述管道风速变送器设置在蜂窝段与喷口之间。
优选地,所述腔体与步进电机在所述移动柱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固定柱处设置有固定夹片用以夹持柔性膜片。
优选地,所述风洞一端设置有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与风机相连。
优选地,所述柔性膜片为双层FEP膜。
一种基于风速传感器的射流增混连续控制装置的工作方法,基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装置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47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集成度车载逆变核结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无电焊条的安全点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