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源心电图导联信号电缆及心电信号传输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4293.0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75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发明(设计)人: | 张恒贵;刘新;宋伟;魏明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凯迪泰科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318 | 分类号: | A61B5/318;A61B5/321;A61B5/30;A61B5/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何世磊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市禹***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源 心电图 信号 电缆 电信号 传输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有源心电图导联信号电缆及心电信号传输方法,包括电缆主体和设于电缆主体上的电极模块、仪表放大器以及插接模块,其中:电缆主体用于信号传输和供电;电极模块设于电缆主体的输入端并用于感测电位以生成心电信号;仪表放大器的输入端与电极电连接并用于接收以及增益心电信号;插接模块包括线性光耦单元和隔离供电单元,线性光耦单元的输入端与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线性光耦单元的输出端与一心电图机电连接,隔离供电单元分别与仪表放大器以及线性光耦单元电连接。本发明通过将心电信号放大并及时消除人体与心电图机之间的感应电位差,有效消除电磁波对心电信号的传输产生干扰,从而获取失真微、基线稳、干扰小的心电信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有源心电图导联信号电缆及心电信号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心脏在搏动之前,心肌首先发生兴奋,在兴奋过程中产生微弱电流,该电流经人体组织向各部分传导。由于身体各部分的组织不同,各部分与心脏间的距离不同,因此在人体体表各部位,表现出不同的电位变化,这种人体心脏内电活动所产生的表面电位与时间的关系称为心电图。心电图机则是记录这些生理电信号的仪器。
现有技术中,心电图机和人体之间通过一导联电缆连接,该导联电缆由一根或多根导线组成,主要用于将人体的心电信号传输到心电图机中,以使心电图机设备能够对人体心电信号进行测量并记录。
然而,随着各类无线电设备的应用和普及,心电图采样系统所面临的噪声环境也日益复杂,使得心电信号在通过导联电缆传输时极易受到其他电磁波的干扰,导致心电图机采集到的心电信号存在不稳定,误差较大的缺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有源心电图导联电缆及心电信号传输方法,以解决传统的导联电缆在传输心电信号时容易受其他电磁波干扰,而使心电图机采集心电信号存在不稳定以及误差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有源心电图导联电缆,包括电缆主体和设于所述电缆主体上的电极模块、仪表放大器以及插接模块,其中:
所述电缆主体用于信号传输和供电;
所述电极模块设于所述电缆主体的输入端并用于感测电位以生成心电信号;
所述仪表放大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极电连接并用于接收以及增益所述心电信号;
所述插接模块包括线性光耦单元和隔离供电单元,所述线性光耦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线性光耦单元的输出端与一心电图机电连接,所述隔离供电单元分别与所述仪表放大器以及所述线性光耦单元电连接。
根据上述的有源心电图导联信号电缆,通过设置仪表放大器以增益心电信号,便于心电图机测量并记录,同时设置线性光耦单元以缩小人体和心电图机之间的感应电压差,从而消除心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干扰。具体的,在电缆主体的输入端设置电极模块用以感测人体心电信号,并将生成的心电信号传输给仪表放大器,该心电信号经过仪表放大器增益处理,使得心电图机更容易采集到此心电信号,同时设置的线性光耦单元能够对心电信号进行信号隔离,从而消除人体和心电图机之间的感应电压差,以避免传输过程中心电信号受到电磁波干扰。综上,本发明提出的有源心电图导联信号电缆,通过消除导联电缆上的电磁波干扰,从而使得心电图机能够获取失真微、干扰小的心电放大信号,解决了传统技术中心电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存在的不稳定、误差较大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电极模块包括一对电极,两个所述电极分别通过一电压跟随器连接到所述仪表放大器的正极输入端或负极输入端,所述仪表放大器的输出端与一带通滤波器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带通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线性光耦单元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隔离供电单元分别与所述电压跟随器以及所述带通滤波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带通滤波器包括低通滤波器和高通滤波器,所述低通滤波器的一端与所述高通滤波器电连接,所述低通滤波器的另一端与所述仪表放大器或所述线性光耦单元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凯迪泰科智能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凯迪泰科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42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