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震后可更换的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3483.0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3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白久林;谢彬;陈辉明;杨经纬;欧进萍;金双双;胡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9/02 | 分类号: | E04H9/02;E04B1/98 |
代理公司: | 重庆青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83 | 代理人: | 阴知见 |
地址: | 40003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震后可 更换 钢管 混凝土 梁柱 连接 节点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震后可更换的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包括上下两侧以及四周端面均开设有螺纹孔的预制节点架,预制节点架上下两侧通过螺栓连接有上钢管混凝土柱和下钢管混凝土柱,预制节点架四周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有钢梁,钢梁的竖直截面为工字形,钢梁翼缘板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弧形应力槽,钢梁的远离预制节点架的一端均通过螺栓连接有钢管混凝土梁,钢梁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相互拼接的弓形连接件一和弓形连接件二,弓形连接件一、弓形连接件二以及钢梁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通过弓形连接件可以防止狗骨式钢梁发生屈曲,使钢梁的强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增强耗能能力,提高延性,同时使钢梁得到一定的防护,使钢梁的使用寿命得到一定的延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震后可更换的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其节能环保、省时高效、施工方便等优点,近年来在我国得到了大力推广,作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核心部位,混凝土梁柱节点及其连接方式一直是学界和工程界研究关注的重要课题。
目前一些传统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梁柱可预制完成,节点主要采用现浇的连接方式,以期达到结构整体“等同现浇”的目的;但是现浇做法固然能保证节点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良好的耗能能力,但施工现场仍需要大量的混凝土湿作业,无法满足装配式建筑绿色环保,同时由于干式连接方式能够保证节点连接区域的刚度和承载力,受力可靠,但耗能较差,在反复地震荷载作用下灌浆处容易发生脆性破坏,进而在地震时,钢管混凝土梁柱易受到震动的损伤,进而使钢管混凝土梁柱之间的连接受到破坏。传统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处的连接属于刚性连接,连接节点处的损伤属于不可逆损伤,并且还会引起建筑主体的不可逆残余变形,致使整个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难以修复或者因修复成本过大、耗时较长而被迫拆除。因此需要一种将残余变形集中于钢梁处,震后仅需将损伤的钢梁进行更换,即可实现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功能快速恢复的震后可更换的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震后可更换的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具备后期钢管混凝土梁柱安装更加便捷的优点,解决了现有震后钢管混凝土结构不能快速修复以及后期钢管混凝土梁柱安装难度大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震后可更换的钢管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包括上下两侧以及四周端面均开设有螺纹孔的预制节点架,预制节点架包括十字型钢构件和焊接在十字型钢构件上下两侧以及四周方向的六块钢板,螺纹孔开设在钢板的四角处,预制节点架上下两侧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有上钢管混凝土柱和下钢管混凝土柱,预制节点架四周分别通过螺栓连接有钢梁,钢梁的竖直截面为工字形,钢梁翼缘板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弧形应力槽,钢梁的远离预制节点架的一端均通过螺栓连接有钢管混凝土梁,钢梁的表面滑动连接有相互拼接的弓形连接件一和弓形连接件二,弓形连接件一、弓形连接件二以及钢梁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有益效果:弓形连接件一、弓形连接件二的配合可以防止狗骨式钢梁发生屈曲,进而使钢梁的强度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同时使钢梁得到一定的防护,使钢梁的使用寿命得到一定的延长,使钢梁可以承受更大的震动冲击力,使钢梁对钢管混凝土梁的支撑更加的稳定。应力槽可以使地震应力便于集中在应力槽处,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地震冲击力经应力槽传递至钢管混凝土梁,使钢管混凝土梁出现损坏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弓形连接件一的竖直板与弓形连接件二的竖直板的前侧均开设有卡槽,钢梁竖直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与卡槽内部滑动连接的支撑杆,支撑杆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支撑杆的右侧开设有滑槽二,支撑杆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支撑装置。
进一步,固定支撑装置包括动力杆,动力杆的表面与滑槽二的内部滑动连接,动力杆的竖直截面为矩形,滑槽二内部的上表面开设有移动槽,动力杆的顶部开设有限位槽二,限位槽二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动力架,动力架为L形,动力架竖直杆的顶部依次贯穿限位槽二与支撑杆的内部并延伸至支撑杆的外部,动力架竖直杆的表面与支撑杆的内部滑动连接,动力架的表面与滑槽二的内部滑动连接,动力架竖直杆的内部为中空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34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