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异型钢结构可视化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3352.2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098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杨叶松;杨圆圆;蔡东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3 | 分类号: | G06F30/13;G06F30/23;G06T17/00;G06Q50/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陈超强 |
地址: | 243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bim 技术 异型 钢结构 可视化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异型钢结构可视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结构类型采用三维机械制图软件Solidworks和Tekla三维建模软件协同设计异形钢结构的精准三维优化模型,并导出相应的二维图纸进行构件工厂化加工制作;
步骤2、按照拟定的钢结构施工方案,将步骤1中优化后的三维模型通过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各施工阶段的模拟分析,得到各阶段结构变形与各组成杆件应力的变化理论数据,生成相应的变化云图,确定危险系数大的关键构件与节点,并通过相应的数据转换导入至施工BIM云平台中,在BIM云平台中设置相应的应力、应变报警值;
步骤3、采用三维扫描仪对步骤1中加工成的构件与节点进行实体数字化扫描,获取构件与节点的三维点坐标,通过图形处理软件将各坐标点进行整合,建立实体扫描模型,然后将实体构件扫描模型与三维模型进行对比,检验构件加工质量的合格率;
步骤4、对检验合格实体构件扫描模型按照拟定的施工方案在进行计算机内分步加载到步骤1的结构模型中,进行实体构件的模拟预拼装,依据实体模拟预拼装结果生成相应的技术交底动画内容对实体作业人员进行交底;
步骤5、依据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步骤4中的交底内容分阶段进行钢结构实体安装施工,设置变形监测点,对步骤2所确定的关键构件与节点进行变形监测,收集实际施工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变化数据,并实时上传至施工BIM云平台中;
步骤6、在施工BIM云平台中,将步骤5实测收集的数据与步骤2中设置的报警值进行联动,当实测数据值超过报警值,BIM云平台系统进行预警,生成预警报告;
步骤7、根据预警情况及时调整实际施工中的的结构和构件姿态。
2.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异型钢结构可视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协同设计包括规则构件和节点直接采用Tekla软件进行设计,复杂不规则构件和杆件采用Solidworks软件进行详细设计出三维机械模型,然后将三维机械模型通过格式转换成BIM可识别的三维结构模型,导入Tekla软件中与已设计的规则构架与节点进行整合,建立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异型钢结构可视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IM云平台包括数据分析模块、数据转换模块、数据输出模块和图形处理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书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技术的异型钢结构可视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变形监测过程通过智能全站仪结合应变片手段进行,实时监测结构关键节点位位移和关键杆件应力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335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指纹识别的机箱接口保护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加盐电渗析装置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