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PCB排针插接件输送装置和针脚弯脚组装生产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3351.8 | 申请日: | 2021-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46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何振华;胡全远;区新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溪利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16 | 分类号: | H01R43/16;H01R4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104 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b 插接 输送 装置 针脚 组装 生产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PCB排针插接件输送装置和针脚弯脚组装生产设备,该装置包括底板及安装在底板上的输送轨道、接料机构和移料机构;输送轨道上设有水平方向的输送通道;输送轨道的进料端设置接料机构,接料机构的运动方向与输送通道垂直;移料机构位于接料机构的进料端一侧,且移料机构的移料端穿设在输送通道内;接料机构用于将排针插接件上料到输送轨道中;移料机构用于推动PCB排针插接件使其沿着输送通道移动。本专利将接料动作和移料动作衔接在一起,提高输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元件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PCB排针插接件输送装置和针脚弯脚组装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排针,连接器的一种,英文名称:Pin Header。这种连接器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仪表中的PCB电路板中,其作用是在电路内被阻断处或孤立不通的电路之间,起到桥梁的功能,担负起电流或信号传输的任务。通常与排母配套使用,构成板对板连接;或与电子线束端子配套使用,构成板对线连接;亦可独立用于板与板连接。
随着现代化电子设备向小型化和密集型化方向的发展,连接器的针脚只有直式结构已不能满足用户需求,开发针脚弯式结构已成必要,随之而来如何实现针脚弯脚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连接器的针脚弯折通常采用传统弯折方式,这种方式是采用工具将绝缘座上的针脚依次弯折到所需角度,以达到弯折效果。但由于连接器的针脚数量多、间距小,在弯折时力度不易把握,产品的一致性较差,易产生大量废品,且弯折过程费时费力,降低了工作效率,进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现有的排针插接件弯脚设备,例如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106451021B,公开日:20181228)一种连接器自动折弯机构,包括设置于机架竖直方向上的下压气缸和连杆机构以及水平设置于机架上用于固定放置连接器的连接器固定座;所述连杆机构上设有折弯机构,下压气缸推动该连杆机构带动折弯机构作下压动作,对所述连接器进行下压完成折弯工作,折弯机构由设置在其上的回收弹簧带动复位。
但上述的排针插接件弯脚设备存在以下问题:
1.传统的输送装置PCB排针插接件接料动作和移料动作衔接不紧密,只能单独进行移料动作,无法将新上料的排针插接件输送到移料机构中,导致输送效率低。
2.传统的排针插接件弯脚设备虽然能实现自动弯脚动作,但需要人工进行上料移料,生产加工效率低,且废品率高。
3.传统的排针插接件在移料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水平设置的气缸和一个竖向设置的气缸相互配合,才能实现横向移动和纵向移动,成本高,不利于组装生产。
4.传统的弯脚机构无法精确的控制弯脚的角度,常常发生将针脚折断的情况,且弯脚后的针脚一致性差,对后续的组装造成影响。
5.传统的弯脚装置在对两排针脚进行弯脚时,通常采取先后弯脚的方式,但在后的弯脚会对在先的弯脚产生影响,从而降低弯脚质量。
6.小连接座上料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轨道的进料端设置接料机构,且接料机构的运动方向与输送轨道垂直,通过接料气缸控制接料动作,当接料通道与排针插接件上料通道连通时,移料机构动作,将接料通道中的排针插接件推到上料通道中,同时将上料通道中原有的排针插接件推到下一个位置,将接料动作和移料动作衔接在一起,提高输送效率的排针插接件输送装置和针脚弯脚组装生产设备。
为本发明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施:
一种PCB排针插接件输送装置,该装置包括底板及安装在底板上的输送轨道、接料机构和移料机构;输送轨道上设有水平方向的输送通道;输送轨道的进料端设置接料机构,接料机构的运动方向与输送通道垂直;移料机构位于接料机构的进料端一侧,且移料机构的移料端穿设在输送通道内;接料机构用于将排针插接件上料到输送轨道中;移料机构用于推动PCB排针插接件使其沿着输送通道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溪利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兰溪利田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335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