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材料、其制法与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20932.6 | 申请日: | 2021-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78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 发明(设计)人: | 陈钢;郭宇嘉;何红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和庚丽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K7/14;C08K5/3492;C08K3/02;C08K5/5313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阻燃 二甲 酰丁二胺 材料 制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材料、其制法与应用。该材料各组分以及各组分含量如下: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50份~70份、聚酰胺10份~20份、无卤阻燃剂10份~15份、玻璃纤维30份~40份、抗氧剂0.2份~0.5份、润滑剂0.2份~0.5份。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材料,采用聚酰胺加入其中,改善了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的粘度,提高了材料流动性,大大降低了加工温度和难度,通过选用不同的阻燃体系,实现了新型无卤阻燃增强材料,能够满足更多电子电气行业领域(如汽车连接器)使用要求。同时本发明所提供的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材料制备工艺成熟、成本低,利润高,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材料,特别涉及一种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该材料于汽车高温线束连接器中的应用,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简称PA4T)PA4T是21世纪以来第一个合成的高温尼龙,由掌握着全球唯一丁二胺工业化方案的帝斯曼推出,它具有刚性大、耐热性高、强度高电性能优良等优点。与PA6T相似,其熔点也很高(330℃),具有卓越的空间稳定性、无铅焊接兼容性、高熔点、以及在高温条件下较高的硬度和较好的机械强度,性能优于其他高温树脂,如聚邻苯二酰胺(PPA)及液晶聚合物(LCP)等。
由于PA4T材料其分子结构高度对称且分子量较高,使其有较高的耐温等级,,导致其在加工过程中流动性较差,造成加工较为困难。目前国内对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的改性技术非常少,基本上找不到一种较为可行并操作简单的改性技术。必须使用特殊的工艺参数,机器设备性能很好且螺杆组合较为合理的生产。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流动性好、易于加工、成本较低且材料性能优越的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复合材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通过添加聚酰胺(PA66)改善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的流动性、使用无卤阻燃改性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提供一种流动性好、高强度、无卤阻燃、加工成型性好的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新型材料。
为实现前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所述一种无卤阻燃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材料,各组分以及各组分含量如下:
其中,所述无卤阻燃剂选自三聚氰胺(MC-30)、二乙基次磷酸盐(8003),红磷(FR9240)和密胺焦磷酸盐(MPP)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PA4T)的分量上限选自55份、60份、65份、70份;所述聚对苯二甲酰丁二胺(PA4T)的分量下限选自50份、55份、60份、65份。
可选地,所述聚酰胺(PA66)的分量上限选自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20份;所述聚酰胺(PA66)的分量下限选自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
可选地,所述无卤阻燃的分量上限选自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所述无卤阻燃的分量下限选自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
可选地,所述玻璃纤维的分量上限选自31份、32份、33份、34份、35份、36份、37份、38份、39份、40份;所述玻璃纤维的分量下限选自30份、31份、32份、33份、34份、35份、36份、37份、38份、39份。
可选地,所述抗氧剂的分量为0.2份。
可选地,所述抗氧剂的分量为0.3份。
可选地,所述抗氧剂的分量为0.4份。
可选地,所述抗氧剂的分量为0.5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和庚丽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和庚丽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09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