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边协同计算的漏电测量误差补偿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20709.1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06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0 |
发明(设计)人: | 吴自然;吴桂初;林振权;闫俊涛;孙月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大学;温州大学乐清工业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5/00 | 分类号: | G01R35/00 |
代理公司: | 温州名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58 | 代理人: | 陈加利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协同 计算 漏电 测量误差 补偿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基于云边协同计算的漏电测量误差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在漏电流边缘监测终端与用电管理云平台互联形成的通信网络上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所述漏电流边缘监测终端监测负载电压、负载电流及漏电电流数据并发送给所述用电管理云平台;
所述用电管理云平台使用接收的数据迭代训练假漏电补偿模型,更新假漏电模型参数并反馈给所述漏电流边缘监测终端;
所述漏电流边缘监测终端使用与所述用电管理云平台相同的假漏电补偿模型,并根据从所述用电管理云平台接收的假漏电补偿模型参数来处理所述漏电电流数据,以实时消除所述漏电电流数据中假漏电现象的影响;
所述负载电压、负载电流及漏电电流数据来自于预设传感器在指定线路节点上所采集到的;
所述假漏电补偿模型是基于鲁棒模糊聚类的多模型回归算法构建出来的,并在训练过程中逐步优化模糊成员的中心点和协方差,直至概率成员完成收敛为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云边协同计算的漏电测量误差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模糊成员的优化公式为其中,
C为聚类个数;m1,且为一个模糊化权重参数;xj为样本;ci为聚类i的中心;eik为聚类i的协方差矩阵的第k个特征向量;vik是第k个特征向量中特征根的权重系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云边协同计算的漏电测量误差补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概率成员的更新公式为
4.一种基于云边协同计算的漏电测量误差补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互联的漏电流边缘监测终端与用电管理云平台;其中,
所述漏电流边缘监测终端,用于监测漏电电流数据并发送给所述用电管理云平台;以及使用与所述用电管理云平台相同的假漏电补偿模型,并根据从所述用电管理云平台接收的假漏电补偿模型参数来处理所述漏电电流数据,以消除所述漏电电流数据中假漏电现象的影响;
所述用电管理云平台,用于使用接收的漏电数据迭代训练假漏电补偿模型,更新假漏电模型参数并反馈给所述漏电流边缘监测终端;
所述假漏电补偿模型是基于鲁棒模糊聚类的多模型回归算法构建出来的,并在训练过程中逐步优化模糊成员的中心点和协方差,直至概率成员完成收敛为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大学;温州大学乐清工业研究院,未经温州大学;温州大学乐清工业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070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