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轴承装配预紧量的计算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20667.1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38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6 |
发明(设计)人: | 王修坤;方伟荣;孙光辉;刘飞涛;冯天天;蔡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 |
代理公司: | 上海音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1267 | 代理人: | 孙静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装配 预紧量 计算方法 | ||
1.一种轴承装配预紧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适用于变速箱锥轴承系统;
所述变速箱锥轴承系统包括:
壳体组件,所述壳体组件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壳体组件的轴向方向间隔设置;
轴承组件,所述轴承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二轴承、以及轴体,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分别设置在所述轴体两端,所述轴承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且所述轴承组件的轴向方向与所述壳体组件的轴向方向重合;并且
所述轴承装配预紧量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所述变速箱锥轴承系统的过盈参数,并根据所述过盈参数计算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伸长量和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伸长量;
S2:获取所述变速箱锥轴承系统的轴向参数,并根据所述轴向参数计算所述壳体组件与所述轴承组件之间的间隙值;
S3:获取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预紧参数、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预紧参数,根据所述第一预紧参数、所述第一伸长量、所述第二预紧参数、所述第二伸长量、所述间隙值确定所述轴承组件与所述壳体组件之间的预紧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配预紧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过盈参数包括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的外径、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的外径、所述第一壳体的安装所述第一轴承的安装孔的孔径、所述第二壳体的安装所述第二轴承的安装孔的孔径;并且
所述步骤S1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计算参数,并根据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的外径、所述第一壳体的孔径、以及所述第一计算参数计算所述第一伸长量;
获取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计算参数,并根据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的外径、所述第二壳体的孔径、以及所述第二计算参数计算所述第二伸长量。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承装配预紧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参数包括第一轴承系数、第一轴承常数;所述第二计算参数包括第二轴承系数、第二轴承常数;并且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一伸长量:
S11=C1*(Db1-Dc1)+b1
其中,S11为所述第一伸长量,C1为所述第一轴承系数,Db1为所述第一轴承的外圈的外径,Dc1为所述第一壳体的孔径,b1为所述第一轴承常数;并且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所述第二伸长量:
S12=C2*(Db2-Dc2)+b2
其中,S12为所述第二伸长量,C2为所述第二轴承系数,Db2为所述第二轴承的外圈的外径,Dc2为所述第二壳体的孔径,b2为所述第二轴承常数。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轴承装配预紧量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计算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径向变形、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轴向变形、所述第一轴承的第一外圈内滚道的半锥角;
根据所述第一径向变形、所述第一轴向变形、所述第一外圈内滚道的半锥角确定所述第一轴承的伸长量计算公式;
根据所述第一轴承的伸长量计算公式,并利用线性回归法、计算机辅助工程确定所述第一计算参数;并且
所述获取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计算参数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径向变形、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轴向变形、所述第二轴承的第二外圈内滚道的半锥角;
根据所述第二径向变形、所述第二轴向变形、所述第二外圈内滚道的半锥角确定所述第二轴承的伸长量计算公式;
根据所述第二轴承的伸长量计算公式,并利用线性回归法、计算机辅助工程确定所述第二计算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20667.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