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波纹钢外壳组合剪力墙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19873.0 | 申请日: | 2021-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查晓雄;李文韬;郭明;赵群昌;徐希;郭宗明;方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B2/62;E04B2/68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添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1 | 代理人: | 于标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波纹 外壳 组合 剪力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波纹钢外壳组合剪力墙及制作方法,该波纹钢外壳组合剪力墙包括位于第一端柱、第二端柱和多个槽形开口波纹钢板,所述第一端柱的一侧与位于外侧的槽形开口波纹钢板的开口边焊接连接,多个槽形开口波纹钢板并排交错,沿剪力墙肢方向排列并互相焊接连接,直至与第二端柱焊接连接,形成剪力墙外壳,所述剪力墙外壳内浇筑有混凝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槽形开口波纹钢板替代了钢管束,并排焊接形成剪力墙,减少了竖向焊缝数量,显著提升了钢外壳的稳定性;使得剪力墙成品中的波纹钢板可竖向拉压剪受力的同时,亦可水平受拉受剪,受力不会出现明显薄弱环节;无需设置对拉螺栓或其他额外的连接件,施工简单,缩短了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剪力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波纹钢外壳组合剪力墙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组合剪力墙目前种类繁多,有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钢管束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等,但各有缺点。如现有的波纹钢板组合剪力墙一般采用竖放的双层波纹钢板,用对拉螺栓进行连接,钢板和两边端柱焊接形成封闭腔后,往波纹钢板中浇筑混凝土,形成剪力墙。而现有钢管束组合剪力墙一般采用将矩形钢管按照一字排列进行焊接,再向每一个管腔内浇筑混凝土而成,其中焊缝为由顶至底的通长焊缝,钢管内设置栓钉,以加强与内填混凝土之间的连接。
然而,现有的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试件中,波纹钢板作为钢外壳模板在浇筑混凝土时存在稳定性的不足,且需要设置较多对拉螺栓,导致施工较复杂,精度要求高,无法一边浇筑混凝土一边施工,间接的延长了施工周期。现有的钢管束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用钢量巨大,钢板较厚;钢管束的每一根钢管相连都需要两条通长焊缝,工厂和现场焊接工作量很大,焊缝质量难以保证;每一个钢管腔体互不连通,造成混凝土浇筑不便,施工不方便。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波纹钢外壳组合剪力墙及其制作方法,有机结合了波纹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钢管束和钢板混凝土组合剪力墙各自的优点,解决了焊接量过大、用钢量较大、腔体之间混凝土连通性较差和钢外壳稳定性不足等缺陷,显著减少了波纹钢板组合剪力墙的对拉螺栓连接。
对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波纹钢外壳组合剪力墙,其包括位于第一端柱、第二端柱和多个槽形开口波纹钢板,所述第一端柱的一侧与位于外侧的槽形开口波纹钢板的开口边焊接连接,多个槽形开口波纹钢板并排交错,沿剪力墙肢方向排列并互相焊接连接,直至与第二端柱焊接连接,形成剪力墙外壳,所述剪力墙外壳内浇筑有混凝土。
采用此技术方案,因为波纹钢板具有波折,虽然每个波折的宽度都小于钢管束钢管的边长,但单个槽形开口波纹钢板平行于剪力墙肢方向的总宽度明显大于单个钢管束最大宽度,这意味着同样剪力墙肢长度和高度下,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述剪力墙所需焊接条数明显少于相同情况下的钢束剪力墙结构,克服了焊接量过大的缺陷,并无需对拉螺栓连接。
其次,因为采用波纹钢板,波纹钢板的波折相当于加劲肋的作用,抗屈曲性能明显提升,所需钢板厚度随之降低,用钢量随之减少,克服了用钢量较大的缺陷。
最后,剪力墙由重复多个槽形开口波纹钢板交错开,相互焊接而成,水平焊缝所受的拉力将又很大部分转换成交错焊接的竖向焊缝受剪力,使节点十分牢靠;同时,每一节的剪力墙能做得很高,减少了现场上下节剪力墙连接工作量。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槽形开口波纹钢板在开口边的对面侧壁设有多个开孔。采用此技术方案,槽形开口波纹钢板的侧壁多个开孔,在增强连通性的同时,整体稳定性不会明显性降低,克服了槽形开口波纹钢板腔体之间混凝土连通性较差和钢外壳稳定性不足的缺陷。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开孔为圆角矩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相邻开孔之间的竖向间距相同。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槽形开口波纹钢板的开孔处所在的钢板边与相邻的槽形开口波纹钢板的开口处所在的钢板边通过焊接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98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垂直腔面激光器芯片的快速封装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田园作业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