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河湖底泥3D打印免烧砖的装置及制作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8961.9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0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永辉;孔纲强;王言然;陈庚;陈龙;陈作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汇壹(上海)环境岩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1/00 | 分类号: | B28B1/00;B33Y30/00;B33Y10/00;B33Y70/00;B33Y80/00;B33Y50/02;C04B28/00;C04B18/04;E02D17/20;E02B3/14;E02D2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马严龙 |
地址: | 21002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湖底 打印 免烧砖 装置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河湖底泥3D打印免烧砖的装置及制作方法,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包括试验承台、模型槽、移动部、供料部、打印喷头和控制器;所述模型槽设置在实验承台上,所述供料部与打印喷头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移动部、供料部和打印喷头;现场原位取料、3D打印制作河湖底泥免烧砖,减少运输、堆存环节;灵活设计河湖底泥免烧砖三维立体模型,包括路基工程中护坡挡土墙结构中自嵌式挡土块,护坡面中六棱块、蜂巢式网格或连锁式护坡砖块体模型,不仅实现河湖底泥资源化利用,而且形式多样、运用灵活、施工便捷、造价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利用河湖底泥3D打印免烧砖的装置及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每年河道或湖底清淤所产出的底泥量在10亿立方米以上,这些河湖底泥是一种被遗弃但可重新利用的自然资源。河湖底泥主要化学成分由石英、黏土类矿物、长石类矿物组成,另含少量的碳酸盐,微量的硫酸盐、磷酸盐及有机物,属于硅酸盐类原料;可替代黏土、页岩原生态资源。河湖底泥的主要来源有:一是由雨水、河、湖水运动、洪灾带来的泥沙自然形成的矿物质;二是工业及养殖业排放的废弃物,主要由采矿、工业企业及养殖业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直接排放河、湖淤积而成的物质。河湖底泥从本质上来讲属于工程废弃物,按照固体废弃物处理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原则,应尽可能对河湖底泥做到资源化利用。
河湖底泥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主要方法,包括脱水、烧结、固化、充当建筑材料、土地利用。土地利用是将河湖底泥用于农田和园林绿化。利用河湖底泥做农业肥料对农作物的类型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并且运输成本高;利用河湖底泥进行园林绿化,也存在病原菌扩散和重金属污染的危险。脱水和烧结仅适用于对小批量、高含水量河湖底泥的处理,限制了河湖底泥的利用率,不利于河湖底泥的规模化处理。在我国国民经济体系中,建筑行业是一大支柱性产业,每年都会消耗大量的建筑材料。建筑材料生产需消耗大量黏土,造成耕地破坏。河湖底泥与黏土有较大的相似之处,可利用河道底泥生产烧结砖。但有以下缺点:耗资耗能巨大,烧结过程中会释放SO2有毒气体,烧结过程中需严格控制温度。
在本发明专利之前,中国申请发明专利“一种河道淤泥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810391111.8,公开了一种河道淤泥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河道淤泥免烧砖的各原料参数;河道淤泥免烧砖具有保温隔热性好、环保节能的特点;中国申请发明专利“一种海淤泥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201811216924.X,公开了一种海淤泥免烧砖及其制备方法、海淤泥免烧砖主要原料参数,具有产品性能稳定、抗压强度较高、砌筑后不泛碱的特点。传统免烧砖均存在一定的技术缺陷:均为制砖机压缩制砖,模具型号单一,不能灵活适用各种工程;需对河湖底泥进行收集运输至砖厂才能进行制作,由于含水率过高河湖底泥收集运输十分不便;河湖底泥免烧砖利用形式单一,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扩展利用。因此,结合3D打印技术,研发一种灵活运用河湖底泥资源,且避免其收集、运输困难的技术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利用河湖底泥3D打印免烧砖的装置,该一种利用河湖底泥3D打印免烧砖的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河湖底泥3D打印免烧砖的装置,包括试验承台、模型槽、移动部、供料部、打印喷头和控制器;所述模型槽设置在实验承台上,所述供料部与打印喷头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移动部、供料部和打印喷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汇壹(上海)环境岩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海大学;汇壹(上海)环境岩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896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