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飞轮与弹簧同轴串联的防冲击惯容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18448.X | 申请日: | 2021-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46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靳献宇;田翔;叶青;汪若尘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 主分类号: | F16F15/30 | 分类号: | F16F15/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飞轮 弹簧 同轴 串联 冲击 容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飞轮与弹簧同轴串联的防冲击惯容器,包括固定轴,推力圆柱滚子轴承A,推力圆柱滚子轴承B,锥形弹簧A,锥形弹簧B,飞轮盘A,飞轮盘B,固定圈,平面涡卷弹簧,ECU等。该装置将输入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飞轮的往复旋转运动。当外力通过液压系统均匀地作用在推力圆柱滚子轴承上时,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压缩锥形弹簧带动飞轮盘旋转,ECU结合系统基本参数使得飞轮盘与涡卷弹簧结合,从而产生惯性效应。采用原件融合的方法,将串联的飞轮盘与弹簧元件设计为一个等效的防冲击惯容器装置,可以有效解决飞轮盘和弹簧元件空间布置问题。由于涡卷弹簧的结构特点,使得该装置能够承受大载荷冲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减振及车辆悬架领域,特指一种基于飞轮与弹簧同轴串联的防冲击惯容器。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振动问题也被更多的人关注。汽车悬架作为主要的减振系统,对车辆的行驶平顺性,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以“弹簧-阻尼”为核心元件的传统悬架性能提高已逐渐陷入瓶颈。惯容器的加入,构建了“惯容-弹簧-阻尼”结构的悬架系统新体系,突破了传统悬架系统形式,为悬架系统提供了新的设计思路和发展方向。
惯容器是一种具有两个端子的机械装置,具有相位超前及通高频、阻低频的特性。自2002年英国剑桥大学Smith教授提出以来,惯容器的形式与种类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惯容器的引入实现了机械与电子网络之间严格地对应,客观上促进了机械网络的发展。目前,惯容器较为成熟的实现形式有机械式和液压式,机械式中又包含滚珠丝杠式和齿轮齿条式,其结构特点是通过运动转换机构将质量块或飞轮的质量进行放大,由此获取较大的“虚质量”,实现对惯性质量的封装。弹簧与飞轮相结合起来的惯容器结构融合了两个组件的优点,将输入的直线运动转化为飞轮的往复旋转运动。当外力通过液压系统均匀地作用在推力圆柱滚子轴承上时,推力圆柱滚子轴承压缩锥形弹簧带动飞轮盘旋转,ECU结合系统基本参数使得飞轮盘与涡卷弹簧结合,从而产生惯性效应。采用原件融合的方法,将串联的飞轮盘与弹簧元件设计为一个等效的防冲击惯容器装置,可以有效解决飞轮盘和弹簧元件空间布置问题。由于涡卷弹簧外端紧压在固定圈的槽中,当冲击力达到临界值时,涡卷弹簧外端自动弹到下一个槽中,保证了系统的安全,使得该装置能够承受大载荷冲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丰富惯容器的形式,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飞轮与弹簧同轴串联的防冲击惯容器装置。采用原件融合的方法,将串联的飞轮盘与弹簧元件设计为一个等效的防冲击惯容器装置,可以有效解决飞轮盘和弹簧元件空间布置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飞轮与弹簧同轴串联的防冲击惯容器,包括推力圆柱滚子轴承A(1)、锥形弹簧A(2)、伸缩杆A(3)、飞轮盘A(4)、传感器(5)、深沟球轴承A(6)、右涡卷弹簧(7)、左涡卷弹簧(8)、深沟球轴承B(9)、飞轮盘B(10)、锥形弹簧B(11)、推力圆柱滚子轴承B(12)、固定轴(13)、伸缩杆B(14)、执行装置(15)、固定圈(16)、ECU(17);
所述固定轴(13)由一体成型的螺纹轴与对称设置的深沟球轴承A(6)、深沟球轴承B(9)组成;所述深沟球轴承A(6)、深沟球轴承B(9)之间设有固定圈(16),所述深沟球轴承A(6)、深沟球轴承B(9)外圈装配有螺纹,所述深沟球轴承A(6)、深沟球轴承B(9)内圈与固定轴(13)固连;
所述固定轴(13)的一端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A(1),所述推力圆柱滚子轴承A(1)靠近固定圈(16)的一端与锥形弹簧A(2)固连,所述锥形弹簧A(2)另一端与飞轮盘A(4)固连;
所述固定轴(13)的另一端设有推力圆柱滚子轴承B(12),推力圆柱滚子轴承B(12)靠近固定圈(16)的一端与锥形弹簧B(11)固连;锥形弹簧B(11)另一端与飞轮盘B(10)固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844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