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充电的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6803.X | 申请日: | 2021-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40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化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M1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黄邃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池 充电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充电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检测充电芯片的电压,在充电芯片的电压为第一设定电压时,以第一设定电压对待充电电池进行恒压充电,第一设定电压大于待充电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在进行恒压充电时,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电流,停止向待充电电池充电。由于第一设定电压大于充电截止电压,因此可以补偿因负载元件所引起的电压损耗,并使得待充电电池两端的充电电压可以达到充电截止电压,从而使得待充电电池的充电进入恒压充电过程的时间点相对更晚,不会提前进入恒压充电过程,在此基础上就会使得恒流充电过程的充电时间相对更长,恒压充电过程的时间相对更短,进而可以使得待充电电池的整个充电时间缩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充电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形式的电子设备也日益增多,同时大多数电子设备为了得以较长时间使用,都配备有电池,比如干电池、锂电池等。基于此,为了确保电子设备可以正常使用,在检测到电子设备的电池的电量低于某一值时,就需要给电子设备的电池充电。
现阶段,在给电子设备的电池充电时通常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预充阶段、恒流阶段和恒压阶段。以某一电子设备配备的锂电池为例,比如该锂电池的电压范围在3V和4.2V之间,当检测到该电子设备配备的锂电池的电压低于3V时,需要先对该锂电池进行预充电,并在检测该锂电池的电压达到3V时进入恒流阶段,即,以设置的电流(比如1A)对该锂电池进行恒流充电。然后,在检测到锂电池的电压达到4.2V时进入恒压阶段,即以4.2V对该锂电池进行恒压充电,此时给该锂电池充电的电流会逐渐下降,直至下降至该锂电池所设定的充电截止电流时,停止给该锂电池充电。然而,这种充电方式在给电池充电时会提前进入恒压阶段,使得恒流阶段充电时间短,恒压阶段充电时间长,从而导致整个充电时间延长。
综上,目前亟需一种电池充电的方法,用以缩短待充电电池的充电时间。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的方法及装置,用以缩短待充电电池的充电时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充电的方法,包括:
检测充电芯片的电压;
在所述充电芯片的电压为第一设定电压时,以所述第一设定电压对待充电电池进行恒压充电;所述第一设定电压大于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
在进行所述恒压充电时,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电流,停止向所述待充电电池充电;所述第一设定电流大于所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截止电流。
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现有技术方案是在检测到充电芯片的电压达到待充电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时,就从恒流充电过程转换为恒压充电过程,并由于负载元件的影响,因此会导致待充电电池两端的充电电压实际上并未达到充电截止电压,但是待充电电池的充电却提前进入恒压充电过程,从而使得恒流充电过程的充电时间短,恒压充电过程的时间长,进而使得待充电电池的整个充电时间增加。基于此,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是在检测到充电芯片的电压达到第一设定电压时,才从恒流充电过程转换为恒压充电过程。如此,该方案由于第一设定电压大于充电截止电压,因此可以补偿因负载元件所引起的电压损耗,并可以使得待充电电池两端的充电电压可以达到充电截止电压,从而也会使得待充电电池的充电进入恒压充电过程的时间点相对更晚,不会提前进入恒压充电过程,在此基础上就可以使得恒流充电过程的充电时间相对更长,恒压充电过程的时间相对更短,进而可以使得待充电电池的整个充电时间缩短,以此可实现缩短待充电电池的充电时间的目的。此外,在待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小于或等于第一设定电流时,就停止向待充电电池充电,可以避免待充电电池出现过充的情况,以此确保待充电电池的使用寿命。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充电截止电压、所述第一设定电流以及负载元件的电阻,确定所述第一设定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68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