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15920.4 | 申请日: | 2021-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091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谢洪平;韩超;杜长青;王博;况联飞;唐悦;张宇驰;常新昊;彭千;孙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江苏省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5/30 | 
| 代理公司: | 徐州苏越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43 | 代理人: | 刘振祥 | 
| 地址: | 210011 江苏省南京市鼓***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制 管桩受力 智能 感知 接头 方法 | ||
1.一种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包括外圆环板(8),所述外圆环板(8)的外径与管桩的尺寸相适配,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端板(5-1)、下端板(5-2)、内圆环板(7)、上连接插管(3)、下连接插管(4)、应变和倾角传感器一(6-1)、应变和倾角传感器二(6-2)、应变和倾角传感器三(6-3)和应变和倾角传感器四(6-4);
所述上端板(5-1)和下端板(5-2)均水平的设置,且均为圆形,且外径均与外圆环板(8)的外径相同,上端板(5-1)的中心开设有与管桩桩孔相适配的上安装孔,并同轴心的固定连接在外圆环板(8)的上端,下端板(5-2)的中心开设有与管桩桩孔相适配的下安装孔,并同轴心的固定连接在外圆环板(8)的下端;
所述内圆环板(7)同轴心的设置在外圆环板(8)的内部,且其上端与上端板(5-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其下端与下端板(5-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上连接插管(3)竖直的设置,其外径与上安装孔的孔径相同,其下端固定插装于上安装孔中;所述下连接插管(4)竖直的设置,其外径与下安装孔的孔径相同,其上端固定插装于下安装孔中;
所述应变和倾角传感器一(6-1)、应变和倾角传感器二(6-2)、应变和倾角传感器三(6-3)和应变和倾角传感器四(6-4)左右前后环向均匀的分布在外圆环板(8)的内侧表面上,且均与外圆环板(8)的内表面贴合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蓄电池组(10)和数据采集模块(9),所述蓄电池组(10)和数据采集模块(9)安装在上端板(5-1)、下端板(5-2)和外圆环板(8)之间的空间中,且数据采集模块(9)分别与蓄电池组(10)、应变和倾角传感器一(6-1)、应变和倾角传感器二(6-2)、应变和倾角传感器三(6-3)和应变和倾角传感器四(6-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计算机(2),所述计算机(2)与数据采集模块(9)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插管(3)的下端延伸到上端板(5-1)的下方,且通过环向分布在上连接插管(3)外侧的多个上连接筋板(11)与上端板(5-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插管(4)的下端延伸到下端板(5-2)的下方,且通过环向分布在下连接插管(4)外侧的多个下连接筋板(12)与下端板(5-2)的上端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10)为锂电池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插管(3)和下连接插管(4)的型号和尺寸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筋板(11)和下连接筋板(12)的数量均为四个。
8.一种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方法,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所述的一种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设置在上下分布的两根桩节(1)之间,并使上连接插管(3)固定插装于上侧桩节(1)的桩孔中,并使上侧桩节(1)的底板与上端板(5-1)之间贴合的固定连接,使下连接插管(4)固定插装于下侧桩节(1)的桩孔中,并使下侧桩节(1)的顶板与下端板(5-2)之间贴合的固定连接;
步骤二:数据采集模块(9)通过应变和倾角传感器一(6-1)采集外圆环板(8)左侧的应变值εx1、通过应变和倾角传感器二(6-2)实时采集外圆环板(8)右侧的应变值εx2、通过应变和倾角传感器三(6-3)实时采集外圆环板(8)前侧的应变值εy1、通过应变和倾角传感器四(6-4)实时采集外圆环板(8)后侧的应变值εy2;通过应变和倾角传感器一(6-1)或应变和倾角传感器二(6-2)实时采集外圆环板(8)在x方向的倾斜角度θx;通过应变和倾角传感器三(6-3)或应变和倾角传感器四(6-4)实时采集外圆环板(8)在y方向的倾斜角度θy;
步骤三:根据公式(1)计算出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处的轴力N;
N=εN·E (1);
式中,εN为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处的实测应变值,取E为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的弹性模量;
根据公式(2)计算出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x方向的弯矩Mx;根据公式(3)计算出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y方向的弯矩My;
Mx=εMx·E·W (2);
My=εMy·E·W (3);
式中,εMx为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在x向的应变差值,εMx=εx1-εx2;εMy为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在y向的应变差值,εMy=εy1-εy2;W为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的抗弯截面系数;
根据公式(4)计算出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的倾斜角度θ;
步骤四:根据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处的轴力N、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x方向的弯矩Mx、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y方向的弯矩My和预制管桩受力智能感知接头的倾斜角度θ分析并确定出管桩整体受力及姿态信息;群桩基础中,基于若干基桩的成桩受力和姿态分析,能实现对群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和服役性能的综合评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江苏省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未经国网江苏省电力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592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全地形全水质净水车
 - 下一篇:一种FOF模式下的养老金资产配置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