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相变胶囊的纯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及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0615808.0 | 申请日: | 2021-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12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朱波;叶圣杰;姚明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B60H1/04;B60H1/14;B60H1/32;B60L58/26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吴娜 |
| 地址: | 230009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相变 胶囊 电动汽车 集成 管理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相变胶囊的纯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液循环回路和热泵空调机构,所述冷却液循环回路包括第一相变胶囊收集装置、第一水泵、电池、第二相变胶囊收集装置、电机、散热器和第二水泵;所述热泵空调机构包括电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四通换向阀、室外换热器、第二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所述电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四通换向阀、室外换热器、第二膨胀阀、室内换热器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回路;所述管路内充满相变胶囊和冷却液共同形成的相变胶囊悬浮液。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胶囊的纯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方法。本发明兼具加热和散热功能,在低温环境下,相变胶囊储存电机和热泵空调的热量,用于电池和座舱加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热管理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基于相变胶囊的纯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为应对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严峻问题,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已成为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纯电动汽车唯一动力源为动力电池,其使用性能、安全性能和使用寿命与温度密切相关。当电池温度过高时,若不能对电池进行有效散热,会严重影响电池寿命,甚至会引发热失控等安全问题;反之,当电池温度过低时,电池容量下降,放电时由于内部金属锂的沉淀,其放电效率下降,严重影响纯电动汽车的行驶里程。因此,为了保证动力电池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延长其使用寿命,必须采用热管理系统使电池的温度始终处于20℃到45℃区间内。
目前,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系统主要采用风冷和液冷两种方式。其中,风冷是以低温空气为介质,利用空气和动力电池的热对流来降低电池温度的一种散热方式,其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散热效率较低;而液冷主要是利用低温冷却液的对流换热来降低电池等部件的温度,对于电池或座舱的加热,也仅仅是利用冷却液将电机废热传至电池或座舱,这一方式加热效率较低,且受限于纯电动汽车的行驶工况。针对这一问题,也有部分学者利用相变胶囊相变潜热高的特性,将相变胶囊参与冷却液的循环,充分利用了零部件废热,但这些研究成果没有考虑到相变胶囊相变传热的迟缓性,相变胶囊在冷却液的循环过程中无法做到提前储能,在实际应用中,相变胶囊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热管理效果并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冷却液的循环过程中,利用相变胶囊储存部分电机和热泵空调无法利用的热量和冷量,并将其合理分配给电池和座舱,有效提高纯电动汽车的安全性、经济性和动力性的基于相变胶囊的纯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相变胶囊的纯电动汽车集成式热管理系统,包括冷却液循环回路和热泵空调机构;
其中,所述冷却液循环回路包括第一相变胶囊收集装置、第一水泵、电池、第二相变胶囊收集装置、电机、散热器和第二水泵;
所述热泵空调机构包括电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四通换向阀、室外换热器、第二膨胀阀和室内换热器,所述电动压缩机、气液分离器、四通换向阀、室外换热器、第二膨胀阀、室内换热器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形成回路;
所述第一相变胶囊收集装置与室内换热器并联,第一相变胶囊收集装置位于室内换热器上方;所述第一水泵、第一三通电磁阀、第一相变胶囊收集装置、电池的液冷板、第二三通电磁阀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并形成回路;所述第二水泵、电机的水套、第五三通电磁阀、第六三通电磁阀、第三三通电磁阀、第二相变胶囊收集装置、第四三通电磁阀依次通过管路连接并形成回路,散热器并联在第二相变胶囊收集装置两端,散热器通过第六三通电磁阀的B、C两口连通参与冷却液循环回路;
所述管路内充满相变胶囊和冷却液共同形成的相变胶囊悬浮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58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