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菌肥生产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15092.4 | 申请日: | 2021-06-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21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飞;韦兴迪;韦鑫;欧二绫;李亚娇;舒健虹;刘正书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草业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5F17/907 | 分类号: | C05F17/907;C05F17/971;C05F17/986;C05F17/9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张国栋 |
| 地址: | 550006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生物 菌肥 生产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菌肥生产系统,包括支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的用于对微生物菌肥进行储纳的储放机构,所述储放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对该储放机构进行转动的混拌机构,所述储放机构一端上侧设置有用于加料的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进料进行加湿的加湿机构。本发明通过进料机构、加湿机构在使原料向混料筒内添加时,对原料进行喷淋液体加湿,然后通过混拌机构的第一电机带动转动轴上的螺旋叶片转动,同时通过齿轮与齿圈啮合带动混料筒进行转动,使混料筒内的原料经过双向的转动混合,提高了原料的混合效率,使微生物的培养质量及生物菌肥的生产质量大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菌肥生产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生物菌肥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微生物菌肥是一类含有大量特定的微生物活菌体并通过有益微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给植物提供特定营养或提高抗病抗逆能力的新型生物肥料。与传统化学肥料相比,微生物菌肥具有不破坏土壤结构、对人畜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使用安全、持续期长等诸多优点,在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微生物菌肥的肥力效应依赖于肥料施入土壤后微生物在土壤中的菌体数量、定殖能力以及菌物存活时间,而这与微生物菌肥的原料配比及其加工过程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在微生物菌肥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菌肥原料进行充分混拌,然后放置在发酵罐中使微生物菌体大量繁殖,而这一工序中的混合过程目前主要依靠简单的机械或通过人工手段来完成,混合效率及混合质量较差,从而导致菌肥发酵不完全,菌肥产量、质量下降等问题,故本发明提出一种能提质增效的微生物菌肥生产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微生物菌肥生产系统。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微生物菌肥生产系统,包括支撑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的用于对微生物菌肥进行储纳的储放机构,所述储放机构上设置有用于对该储放机构进行转动的混拌机构,所述储放机构一端上侧设置有用于加料的进料机构,所述进料机构一侧设置有用于对进料进行加湿的加湿机构,所述混拌机构、所述进料机构、所述加湿机构均与所述储放机构连接;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架体,所述架体上端两侧设置有支撑板;所述储放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的混料筒,所述混料筒两端设置有第一端盖、第二端盖,所述混料筒与所述支撑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端盖、所述第二端盖分别与所述支撑板螺栓连接;
所述混拌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端盖中心部位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端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穿过所述混料筒中心部位,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二端盖,所述转动轴外径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混料筒外壁中间位置设置有齿圈,所述齿圈下侧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一侧设置有变速箱,所述变速箱输入端设置有第二电机;
所述进料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上的进料筒,所述进料筒上设置有加料斗,所述进料筒一端设置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螺旋轴;
所述加湿机构包括液体箱,所述液体箱上通过泵体连接有连通管,所述连通管另一端设置有加湿环,所述加湿环内圈均布有喷淋孔,所述加湿环固定在所述第二端盖的内壁上与所述进料筒的末端对应。
进一步设置:所述混料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直立板,且所述直立板间隔呈线性分布,所述直立板在所述混料筒周向上均布有六处。
如此设置,使所述混料筒在转动时通过所述直立板带动所述混料筒内部的原料旋转带起,然后通过重力落下。
进一步设置:所述混料筒的内壁上设置有绞龙板,所述绞龙板在所述混料筒周向上均布有六处,所述绞龙板与所述混料筒焊接。
如此设置,使所述混料筒在转动时通过所述绞龙板带动所述混料筒内部的原料旋转带起,然后通过重力落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草业研究所,未经贵州省草业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509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