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耳机持有者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4913.2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0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曾亮;常乐;涂贤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T17/00;G06K9/6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伟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耳机 持有者 身份 认证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持有者的身份认证方法,基于自适应耳廓的耳机,用于耳机持有者的身份认证,该方法通过获取各个传感器(设置在耳机与耳朵接触的接触面上)采集到的当前用户的耳廓特征数据;之后对耳廓特征数据进行三维重构,得到当前用户的耳廓三维模型;最后利用三维耳廓识别技术,将当前用户的耳廓三维模型与预设耳廓三维模型(耳机持有者的耳廓三维模型)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则确定当前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本申请实施例通过设置在耳机与耳朵接触的接触面上的传感器获取耳廓特征数据,并利用三维耳廓识别技术实现耳机持有者的身份认证,从而降低了耳机身份认证的成本及复杂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耳机身份认证技术领域,特别的,尤其涉及一种耳机持有者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用于耳机持有者的身份认证。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终端的不断发展,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对应的配套设备(耳机)也在不断的更新,其中,对于耳机持有者的身份认证,已成为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近几年来,耳廓识别技术成为了新兴的生物识别技术,主要利用人耳外形的沟壑曲折等三维形状特征进行身份认证,同声纹、指纹、虹膜、DNA等人类生物特征一样,是永久性的生物标识,即耳廓的三维形状特征不受表情、化妆、肤色、光照等因素的影响,且在7~70岁之间,人类耳廓的结构和外形不会发生明显改变,即便是双胞胎的耳廓也存在可测量的差异,因此与其他人类生物特征相比,耳廓的三维形状特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唯一性。
相关技术中,利用耳廓识别技术,完成耳机持有者的身份认证,其主要过程是:当移动终端接收当前用户的操作指令开启显示屏时,需要通过设置在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扫描当前用户的耳廓特征数据;将当前用户的耳廓特征数据与预先通过移动终端采集多个用户的耳廓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当匹配成功时则启动对应的用户模式。但是,由于耳廓特征数据需要利用移动终端上的摄像头扫描获取,才能实现耳廓识别,完成耳机的身份认证,因此,需要额外配设摄像头,增加了耳机身份认证的成本及复杂度。
发明内容
鉴于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耳机持有者的身份认证方法及装置,摈弃借助摄像头获取耳廓特征数据,在耳机与耳朵接触面上设置若干个传感器,并通过借助耳机上的传感器,获取耳廓特征数据,并利用三维耳廓识别技术实现耳机持有者的身份认证,从而降低了耳机身份认证的成本及复杂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耳机持有者的身份认证方法,基于自适应耳廓的耳机,用于耳机持有者的身份认证,该方法包括:
获取各个传感器采集到的当前用户的耳廓特征数据,所述传感器设置在所述耳机与耳朵接触的接触面上;
对所述耳廓特征数据进行三维重构,得到所述当前用户的耳廓三维模型;
利用三维耳廓识别技术,将所述当前用户的耳廓三维模型与预设耳廓三维模型进行匹配,所述预设耳廓三维模型为所述耳机持有者的耳廓三维模型;
当匹配成功时,则确定所述当前用户的身份认证通过。
优选的,当所述传感器为坐标传感器时,所述耳廓特征数据为三维坐标数据;则对所述耳廓特征数据进行三维重构,得到所述当前用户的耳廓三维模型,具体为:
所述对所述三维坐标数据进行三维重构,得到所述当前用户的耳廓三维模型。
优选的,当所述传感器为压力传感器时,所述耳廓特征数据为压力数据;则对所述耳廓特征数据进行三维重构,得到所述当前用户的耳廓三维模型,具体为:所述对所述压力数据进行三维重构,得到所述当前用户的耳廓三维模型。
优选的,所述利用三维耳廓识别技术,将所述当前用户的耳廓三维模型与预设耳廓三维模型进行匹配,具体为:
将所述当前用户的耳廓三维模型与预设耳廓三维模型通过三维模型几何相似性比较,计算得到耳廓偏差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声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49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