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纳米调驱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4636.5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24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邓青春;刘艳华;吴向阳;方叶青;史建民;王耀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57/02 | 分类号: | C08F257/02;C08F220/56;C08F220/58;C08F212/08;C08F220/18;C08F222/38;C09K8/588;B82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周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40 | 代理人: | 王惠 |
地址: | 315500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纳米调驱材料,所述纳米调驱材料为水溶性材料包裹油溶性材料的核壳结构;所述油溶性材料是通过含有烯酸酯类化合物、苯乙烯类化合物、交联剂、乳化剂和引发剂I的物料I聚合反应I制备得到;所述水溶性材料是通过含有水溶性单体和引发剂II的物料II聚合反应II制备得到。该纳米调驱材料可运移至储层深部过程中,释放出油溶性内核材料,遇水堵水,遇油洗油,从而起到深度调驱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纳米调驱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低渗调驱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探明的原油地质储量中,低渗透油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其中还包括之前低产而关闭的油藏,世界能源危机加重,人们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也越来越重视。
渗透率低、裂缝性非均质性严重、水锁严重、能量传递缓慢是低渗透油藏的几个突出特点,造成了油藏所需的驱替压力也较高。近年来油田开发程度的进一步加大,注水开发期的延长,地质的非均质性加剧,导致了注入水沿着相对的高渗透率层或高渗透条带快速推进,导致了一部分相应的油井含水率上升较快,而另一部分油井则因能量得不到及时的供给而产液量很低,由此形成了同一区块或砂体的油井产液量、含水率等参数都存在很大差异的现象,最终致使储量动用程度低、储量动用不均匀,严重影响了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
我国对调剖、堵水技术的研究及应用可追溯到至上世纪50年代末期,油井堵水主要在六七十年代为主。注水井的调剖技术在80年代初随着聚合物凝胶的出现而快速发展,调剖和堵水都是以比较高强度的堵剂为主,多以物理式封堵为主要作用机理。随着油田在90年代开始进入高含水期开发阶段,调剖堵水技术也随之达到了高峰期。21世纪,高含水问题成为油田普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长期的注水开发进一步加剧了油藏的非均质性,使油层中大孔道以及高渗通道普遍存在,使得注入水直接流动到油井井底附近,严重降低了注水开发的效果,由于常规的调剖、堵水技术已经满足不了注水开发的需求。这时,深部调剖技术又有了新的突破,主要是将深部液流转向技术与油藏工程技术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以整个油藏为处理目标,规模变的更大,效果更显著。
深部调剖剂都相对常规的调剖、堵水剂而言使用效果更好,在提高采收率方面的成绩也更显著。其原因在于,深部调堵剂进入地层后通过水的驱使在地层中运移,在深部调堵剂受到水驱压力大于其突破压力的条件下,深部调堵剂会一直向地层更深处移动,当遇到更小的孔喉、孔道时会停留下来产生封堵作用,使水驱范围变大,水流方向得到自动调整。相对于常规的调堵剂而言,深部调堵剂又是用到的聚合物注入地层后一般粘度较大,使剩余油的受力发生变化,有利于从砂岩表面分离剩余油,从而使油田开采效果更好。
近几年来应用比较广泛的调驱技术主要有:凝胶类深部调驱技术、泡沫深部调驱技术、微生物深部调驱技术、含油污泥深部调(驱)剖技术、组合调驱技术、微球类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锋成先进能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46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