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结构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2857.9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84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周志远;张楠;周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8/73 | 分类号: | A61K8/73;A61K8/34;A61K8/65;A61K8/86;A61K8/02;A61K8/81;A61Q19/00;A61Q19/02;A61Q19/08;A61P37/08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张翔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结构 可溶性 尿酸 针眼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结构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及其制备方法,利用无纺布、蚕丝膜布、蕾丝织品等材料的亲水特性,与可溶性玻尿酸一体化制备而成。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微针模具的制备;2)玻尿酸溶液的配制;3)微针眼膜的预成型;4)复合结构的成型;5)脱模、封装及灭菌。本发明提供的复合结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符合眼膜的使用强度要求,并且亲水材料可以吸收各种美容液精华等,微针可以完成液体向人体皮肤的导入,实现保湿、美白、修复及抗衰老等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针美容技术和皮肤给药领域,尤其是一种复合结构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微米大小的微针可以无痛地在皮肤最外层角质层打开一个通道,使生物大分子突破角质层的屏蔽作用,进入皮肤真皮层,其长度一般在100~2000微米之间,比较少地接触神经丰富的真皮层,大大减轻了使用过程中对人造成的疼痛。所以微针作为一种新的透皮技术,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在美容领域和皮肤给药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因为前期微针是由硅、金属或其它材料通过微电子制造技术制成的,由于硬质微针存在断裂的几率,会残留在表皮内,造成皮肤过敏。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开发和研究绿色环保、细胞相容性高、可自溶降解的生物微针。由可溶解生物或可降解材料制成的可溶性微针比金属微针和硅微针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更大的载药量,可溶性微针已经在欧美等地得到广泛使用,在抗皮肤衰老等美容方面效果显著。
制作可溶性微针的主要材料是玻尿酸,玻尿酸是人体细胞间物质的主要成分,在维持水分、维持细胞外空间、调节渗透压、促进细胞修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同时,也可以根据具体需要,在制作膜的过程中加入其它材料增强美容效果。玻尿酸钠又名玻尿酸,在医疗美容领域,玻尿酸广泛应用于祛斑祛皱、深层补水保湿、收缩面部毛孔等领域。
以玻尿酸为主要材料制成的可溶性微针刺入皮肤后,在体液作用下,玻尿酸可以溶解并保留在皮肤中,不仅可以将药物传递到皮肤内层还不会引发炎症。中高分子量的玻尿酸可以在皮肤表面形成透气膜,锁住皮肤表面的水分,防止水分蒸发,但不容易被皮肤吸收。低分子量的玻尿酸能深入真皮层,被皮肤吸收后,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使皮肤润泽、光滑、细腻、细嫩。不同高、低分子量比例的玻尿酸可以使其优势互补,得到性能更好的玻尿酸溶液。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结构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可用于家庭美容,建议经美容师指导后使用。眼部周围清洁后,热敷放松肌肉,打开毛孔,此时用户可以敷眼膜,涂美容液。本发明利用可溶性微针眼膜的微针穿刺皮肤后,玻尿酸钠能够溶解并保留在皮肤中,大分子量的玻尿酸钠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湿透气膜,促进皮肤更加光滑湿润;小分子量的玻尿酸钠可以渗入真皮,扩张毛细血管,增加血液循环,改善新陈代谢,促进皮肤营养吸收,达到润滑的效果。将不同分子量的玻尿酸钠混合制成的微针眼膜不仅强度高,而且可以部分溶解在皮肤中,使皮肤更好地吸收微针眼膜中的营养物质。亲水材料如无纺布、蕾丝、蚕丝等的使用,替代了粘胶,提高了使用舒适度的同时,帮助皮肤导入美容液,实现保湿、美白、修复、抗衰老等功能。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复合结构的可溶性玻尿酸微针眼膜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微针模具
使用激光微加工系统对聚合物或金属材料进行加工,在凹模内刻蚀等间隔微针形状凹槽,制得微针模具;所述等间隔的间距为0.05mm~3mm;所述微针形状凹槽为圆锥形、棱锥形或多角锥形;锥高为0.1mm~1mm,锥尖部直径为1~100μm、底部直径为0.05~1mm;
(2)配制玻尿酸溶液
将玻尿酸、抗过敏剂与去离子水混合,使用搅拌机混合后抽真空并静置,配制成玻尿酸溶液;其中,真空度为0.1Mpa,静置1.5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28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