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阻识别的被测物信息采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2729.4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2833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余欢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辞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20 |
代理公司: | 天津垠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48 | 代理人: | 王忠玮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阻 识别 被测物 信息 采集 装置 | ||
一种基于电阻识别的被测物信息采集装置,其包括采集组件和被测物载体,所述采集组件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内部的采集电路板、固定和保护采集电路板的底盖,所述被测物载体包括标准模块化的被测物和连接被测物与采集装置的电阻基板;所述采集电路板上安装有电池模块、采集探针和电阻识别芯片,所述电阻基板上焊接有探针采集触点。本发明仅通过若干价格低廉的电阻和一个电阻识别芯片即可实现NFC相同的功能,而且可以通过固定阻值控制降低检测误差,相较于NFC技术的电磁线圈无线通讯方式,本发明采用触点接触通讯避免了多个被测物同时近距离检测时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物品信息识别与采集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电阻识别的被测物信息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就是应用一定的识别装置,通过被识别物品和识别装置之间的接近活动,自动地获取被识别物品的相关信息,并提供给后台的计算机处理系统来完成相关后续处理的一种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将计算机、光、电、通信和网络技术融为一体,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全球范围内物品的跟踪与信息的共享,从而给物体赋予智能,实现人与物体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沟通和对话。
目前市面上采用的是近场通信(NFC)方式进行识别不同物的属性,此技术受限于技术要求,需要有相应的磁场线圈,被测物需要搭载相应的芯片;在物品存储、儿童尝试教育等众多领域中,若被测物数量过多时还会带来相对应的成本增加问题,综上述原因NFC技术存在成本过高,被测物体积受限,以及多个被测物近距离检测时会存在互相干扰多种情况。
由此可见,提供一种成本低且性能稳定的被测物信息采集装置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仅通过若干价格低廉的电阻和一个电阻识别芯片即可实现NFC相同的功能,而且可以通过固定阻值控制降低检测误差,相较于NFC技术的电磁线圈无线通讯方式,本发明采用触点接触通讯避免了多个被测物同时近距离检测时出现互相干扰的情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电阻识别的被测物信息采集装置,其包括采集组件和被测物载体,所述采集组件包括外壳、安装在外壳内部的采集电路板、固定和保护采集电路板的底盖,所述被测物载体包括标准模块化的被测物和连接被测物与采集装置的电阻基板;所述采集电路板上安装有电池模块、采集探针和电阻识别芯片,所述电阻基板上焊接有探针采集触点。
进一步的,所述集电路板上安装有语音播报模块或数据输出模块。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为矩形结构,其正面分隔为若干个尺寸相同的插口,外壳的中部为一体成型的固定板,外壳的背面为矩形的收纳仓,所述采集电路板安装在收纳仓中并通过固定板与外壳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的底部和底盖的侧面安装有卡扣,通过卡扣将底盖与外壳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探针具有若干个,均匀分布在采集电路板上,并穿过固定板后伸入到插口中。
进一步的,所述电阻识别芯片采用型号为STM8L052R8T6的8位微控制器,采用表面贴装的形式安装在采集电路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采集电路板上安装有开关按钮,其通过开关电路与电池模块连接,所述外壳的侧面开设有通孔,开关按钮从通孔中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被测物为大小一致的若干个标准化模块,电阻基板安装在被测物的底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辞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辞意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27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