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海洋风向监测系统及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2112.2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62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汪宁;陈金龙;常家铭;虞洋;张晓慧;胡秋良;于中华;张红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宁 |
主分类号: | G08C19/00 | 分类号: | G08C19/00;G08C25/00;G01D21/02;H04L12/715;G08B21/10 |
代理公司: | 青岛鼎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18 | 代理人: | 韩海波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洋 风向 监测 系统 方法 | ||
1.一种海洋风向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洋风向监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海洋信息监测模块利用海洋信息监测程序监测海洋所处区域的温度、湿度、气压、风速以及海洋水位,获取海洋温度、湿度、气压、风速、水位数据;
步骤二,通过风向监测模块利用风向监测器进行海洋风向监测;通过数据传输模块利用数据传输程序进行监测的海洋温度、湿度、气压、风速、水位数据以及海洋风向数据的传输;
步骤三,通过数据处理模块对获取的海洋温度、湿度、气压、风速、水位数据以及风向数据依据预设的经典洗出滤波模型,分别对比力信号和角速度信号进行处理,得到线位移和转动角位移;其中,所述预设的经典洗出滤波模型中包含有线加速度高通通道、线加速度低通通道及角速度高通通道;
步骤四,依据所述比力信号和所述线位移,生成平动感觉误差信号,以及依据所述角速度信号和所述转动角位移,生成转动感觉误差信号;求取所述平动感觉误差信号及所述转动感觉误差信号各自对时间的导数,分别生成平动感觉误差变化信号和转动感觉误差变化信号;
步骤五,依据所述平动感觉误差信号及所述平动感觉误差变化信号,分别生成平动补偿信号和差异补偿信号;依据所述转动感觉误差信号和所述转动感觉误差变化信号,生成转动补偿信号;
步骤六,分别以所述平动补偿信号、所述差异补偿信号及所述转动补偿信号,更新所述线加速度高通通道、所述线加速度低通通道及所述角速度高通通道;得到对所述海洋温度、湿度、气压、风速、水位数据以及风向数据的处理结果;
步骤七,通过数据校准模块利用数据校准程序从接收的数据集中选择处理后的海洋温度、湿度、气压、风速、水位数据以及风向数据;
步骤八,将步骤七中选择的海洋温度、湿度、气压、风速、水位数据以及风向数据转换成至少一种数据格式的数据,所述至少一种数据格式包括第一运算模型的输入数据格式及第二运算模型的输入数据格式,所述第一运算模型与所述第二运算模型用于实现相同的算法;
步骤九,将转换后的数据中符合所述第一运算模型的输入数据格式的第一输入数据输入至所述第一运算模型中进行运算,得到第一运算结果;
步骤十,调用数据接口,将所述转换后的数据中符合所述第二运算模型的输入数据格式的第二输入数据输入至所述第二运算模型中进行运算,得到第二运算结果;
步骤十一,获取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及所述第二运算结果;对所述第二运算结果及所述第一运算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
步骤十二,根据归一化处理后的所述第一运算结果及归一化处理后的所述第二运算结果,确定所述第二运算模型的校准结果;得到校准后的海洋温度、湿度、气压、风速、水位数据以及风向数据数据;
步骤十三,通过数据融合模块利用数据融合程序对校准后海洋温度、湿度、气压、风速、水位数据以及风向数据的数据属性进行时间同步,并分别存储未经过所述时间同步的原始数据属性和经过所述时间同步的同步数据属性;
步骤十四,基于所述同步数据属性进行数据关联;基于所述原始数据属性对同一数据中由不同传感器所探测的数据属性进行属性融合;得到融合后的海洋温度、湿度、气压、风速、水位数据以及风向数据;
步骤十五,通过风向模型构建模块利用风向模型构建程序依据气象数据分析结果进行风向模型的构建;通过模型优化模块利用模型优化程序依据实际风向与风向模型推断风向的误差,对构建的风向模型进行改进;
步骤十六,数据分析模块利用优化的风向模型基于融合的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到气象数据分析结果;
步骤十七,通过风险评估模块基于气象数据分析结果利用风险评估程序进行海洋风险评估;通过出海建议模块利用出海建议程序依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是否出海的建议;若适合出海,则依照风向模型给出的风向指导出海方向;若不适合出海,则通过预警模块利用报警器进行海洋高风险预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宁,未经汪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211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