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重耐药的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612046.9 | 申请日: | 2021-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86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滢;吴清平;商燕燕;庞锐;杨润时;谢新强;薛亮;陈谋通;王涓;丁郁;张菊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Q1/02;C12Q1/04;C12Q1/18;C12Q1/689;C12Q1/686;C12N15/11;C12R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朱聪聪 |
地址: | 51007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重 耐药 幽门 螺旋 杆菌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重耐药的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应用。本发明提供了耐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四环素等五种抗生素的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pylori)GZ6B5,保藏号GDMCC No:61571。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明确携带2种多药耐药基因hp1181及hp1184的多重耐药靶向菌株,该菌对目前临床获批用于治疗幽门螺旋杆菌的5种抗生素全部耐受,可作为筛选新型功能微生物、药物及抗菌材料中的靶向菌株,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和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携带hp1181和hp1184两种耐药基因且对五种临床常用抗生素均耐药的幽门螺旋杆菌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螺旋状细菌,与人类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研究指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引起慢性胃炎,并促进多种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发展,如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和胃癌。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最严重的后果为诱发胃癌,有研究指出,全球90%的胃癌发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密切相关。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胃癌是全球发病率排名第四、致死率第二的癌症,每年导致近75万人死亡。因此,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造成庞大的经济与社会损失,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具有巨大的应用研究价值。
幽门螺旋杆菌的治疗方案与其他微生物感染完全不同。由于该菌分离培养难度极大,医生主要依赖于临床经验及大型卫生机构(如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制定抗感染方案。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方案是以克拉霉素为主的三联疗法:由质子泵抑制剂、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或甲硝唑或者替硝唑治疗14天。然而,近年来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有效性一直在下降,国内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的成功率已低于80%。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的失效主要与该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有关。有研究发现,我国江浙地区人群感染的幽门螺旋杆菌对克拉霉素耐药率为21.5%、对甲硝唑耐药率为95.4%、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20.6%,且同时对三种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的比例高达7.6%。由于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呈现对抗生素广泛耐药,导致现有治疗方案无法有效控制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因此,针对多重耐药幽门螺旋杆菌问题,开展新药物、制剂及材料研发工作,对提升我国国民健康水平具有巨大的意义。
研制解决多重耐药幽门螺杆菌问题的药物、制剂及材料均需要具备多重耐药特性的靶向菌株。目前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药物及材料开发主要采用标准菌株ATCC 26695和ATCC43504。其中,ATCC 43504具有抵抗阿莫西林的耐药表型,更多被用于新型抗菌药物及材料的研发。但目前我国流行的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呈现为对甲硝唑、克拉霉素及左氧氟沙星耐药,对阿莫西林耐药率仅为0.1%,而目前国内暂无对该三种抗生素均耐受的相应标准菌株,严重阻碍了我国针对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情况问题开展的药物及材料研发工作。因此,获得遗传背景清晰、生物学性状稳定且具有多药耐药特性的靶向菌株对促进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研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hp1181和hp1184是目前已知导致幽门螺旋杆菌多药耐药的基因。这两个基因均为位于幽门螺旋杆菌染色体上的转位酶,其中hp1181属于RND(resistance-nodulation-division)外排泵家族,其编码蛋白具有通过质子泵供能外排多种抗生素的作用;而hp1184属于MATE(multidrug and toxic compound extrusion)外排泵家族,其编码蛋白具有主动外排多种有毒化合物及药物至胞外的作用。针对这两个耐药基因设计预防及逆转幽门螺旋杆菌多药耐药的药物及材料,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因此,结合我国幽门螺旋杆菌耐受抗生素的流行情况,开发遗传背景清晰、携带明确的耐药基因及稳定的多药耐药表型的靶向菌株,有利于开发针对我国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问题的新型抗菌药物、制剂及材料,可协助缓解目前公共卫生及临床治疗对于幽门螺旋杆菌防控的技术瓶颈,有助于提高我国国民健康水平。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广东环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20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