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胫骨后内侧平台接骨板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611858.1 | 申请日: | 2021-06-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197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立峰;彭青;武乐;方楠;高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80 | 分类号: | A61B17/8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周俊华 |
| 地址: | 2001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胫骨 内侧 平台 接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胫骨后内侧平台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所述接骨板本体整体呈L形,分为近平台段和远平台段,所述近平台段为向内弯曲的弧面结构,符合胫骨后内侧平台解剖结构特点,所述远平台段采用斜面结构和平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与近平台段平滑连接,所述近平台段从上到下依次开有近平台克氏针孔和近平台锁定孔,所述近平台锁定孔设有多个,并沿近平台段排成一排分布,所述远平台段从上到下依次开有远平台上克氏针孔、远平台上锁定孔、远平台下锁定孔和远平台下克氏针孔。本装置的宽度和曲度是根据胫骨后内侧平台解剖结构设计,是解剖锁定板,无需术中塑形就能与骨皮质紧密贴合,既不会降低接骨板强度,也不会延长手术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胫骨后内侧平台接骨板。
背景技术
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属于高能量性损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但随着我国交通业与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导致该疾病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患者病情较为复杂,常伴有关节面移位,极易发生漏诊、误诊等现象,加上位置偏后,治疗起来相当困难。情况较为严重时,一般会采用接骨板内固定的方式对骨折端进行固定。而现有的胫骨平台后内侧骨折接骨板存在许多缺点,例如:接骨板头部未设置克氏针孔,手术中无法对接骨板进行临时固定,不易对关节腔进行初步定位,容易将锁定螺钉置入关节腔,关节囊有撕裂时不便于固定缝合;接骨板远端未设置克氏针孔,固定近端时远端容易翘起不贴合骨面,不利于远端临时固定及确定接骨板位置;较长的接骨板体部未设置克氏针孔,骨折范围较大且粉碎性骨折时,不能对小骨块进行固定;接骨板背侧面未设置凹槽,且锁定钉孔分布较多,虽固定稳固但影响血供,容易导致骨折延迟愈合、不愈合、伤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接骨板设置较多锁定孔,易造成应力集中,增加二次骨折风险;接骨板较长,无法满足当今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的需求。因此,亟需一种胫骨后内侧平台接骨板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胫骨后内侧平台接骨板,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胫骨后内侧平台接骨板,包括接骨板本体,所述接骨板本体整体呈L形,分为近平台段和远平台段,所述近平台段为向内弯曲的弧面结构,符合胫骨后内侧平台解剖结构特点,所述远平台段采用斜面结构和平面结构,所述斜面结构与近平台段平滑连接,所述近平台段从上到下依次开有近平台克氏针孔和近平台锁定孔,所述近平台锁定孔设有多个,并沿近平台段排成一排分布,所述远平台段从上到下依次开有远平台上克氏针孔、远平台上锁定孔、远平台下锁定孔和远平台下克氏针孔。
优选地,所述远平台下克氏针孔位于远平台段下端部,所述远平台上克氏针孔和远平台上锁定孔位于斜面结构上,所述远平台下锁定孔和远平台下克氏针孔位于平面结构上。
优选地,所述近平台克氏针孔设有2个,沿近平台段左右分布。
优选地,所述近平台段背面的上端边沿处开设有引线槽,所述引线槽与近平台克氏针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近平台锁定孔设有3个,且沿近平台段均匀分布。
优选地,所述接骨板本体的边缘为光滑弧面结构。
优选地,所述接骨板本体厚度为2-2.5mm,长度为3.3-5.5cm,宽度为0.8-3.4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未经上海市东方医院(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18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胫骨内侧平台接骨板
- 下一篇:一种胫骨远端前外侧接骨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