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形貌可控的单层六方氮化硼生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610425.4 | 申请日: | 2021-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49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发明(设计)人: | 罗正汤;刘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23C16/34 | 分类号: | C23C16/34;C30B28/14;C30B29/38;C30B29/6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陶洁雯 |
地址: | 51145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形貌 可控 单层 氮化 生长 方法 | ||
一种形貌可控的单层六方氮化硼生长方法,涉及二维材料合成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将金属箔作为生长基底置于支撑材料上,然后将载有金属箔的支撑材料放入化学气相沉积装置的反应区中;S2,将含有氮源和硼源的前驱体置于化学气相沉积装置的上游区,所述上游区位于所述反应区之沿载气流动方向的上游方向;S3,通入载气,加热反应区,直至金属箔呈完全熔融状态,然后加热所述上游区,上游区的温度为75~90℃,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反应5~40min,冷却,得到六方氮化硼二维材料。采用熔融金属表面作为二维六方氮化硼的生长基底,具有成核均匀,生长快速等优点;通过控制前驱体的加热温度,在熔融铜表面上获得高质量的形状可控的六方氮化硼晶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维材料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形貌可控的单层六方氮化硼生长方法。
背景技术
六方氮化硼由于与石墨烯具有相似的蜂窝结构,因此也被称为“白色石墨烯”。其由硼原子和氮原子交替通过sp2杂化键合而成。与单层石墨烯的零带隙不同,单层六方氮化硼具有高达5.9eV的宽带隙。由于在六方氮化硼平面中具有强大的sp2结合力,六方氮化硼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以及出色的化学性质和热稳定性。所有这些独特的特性使六方氮化硼在许多方面成为有应用潜力的材料,例如作为深紫外线发射器、作为具有类似六方晶体结构的其他二维材料的生长衬底、增强基于石墨烯的场效应晶体管的性能等。最近,许多研究还表明,六方氮化硼中的点缺陷可以作为室温下的单光子发射点,使得六方氮化硼有希望应用于量子技术领域。因此,六方氮化硼的可控制备是二维材料合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二维材料的生长方法主要有机械剥离法,液相剥离法,物理气相沉积和化学气相沉积等。其中化学气相沉积(CVD)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实现批量生产六方氮化硼和其他二维材料的方法,目前已经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成功实现中试规模的石墨烯生产。影响六方氮化硼的生长因素包括前驱体种类,生长温度和压力,生长时间,生长基底等,其中生长基底决定了生长方向和形态。研究者们做了许多尝试来获得合适的六方氮化硼生长基底,例如使用多晶金属箔,硅的(111)面,铂箔和铜镍合金等。最近,研究者们在Cu(111)和Cu(110)表面上实现了金属台阶诱导的六方氮化硼无缝拼接以获得大面积的单晶六方氮化硼薄膜。
在固体金属表面的生长过程中,生长基底的获取需要昂贵的蓝宝石衬底或对金属箔进行较长的退火来获得具有特定金属台阶的单晶铜膜,因此显着增加了生产成本。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910298770.1,名称为一种制备晶片级均匀六方氮化硼薄膜的方法,该专利采用了单晶铜膜作为衬底,需要30-180min的退火时间。相比于固体金属,熔融金属表面作为二维六方氮化硼的生长基底,其具有成核均匀,生长快速等优点,是六方氮化硼生长的理想基材。然而,目前在液态金属表面生长的六方氮化硼具有形状的不确定性,例如,在液态金上生长的六方氮化硼为均一的圆形,而在液态铜上的六方氮化硼则为圆形或六边形等。六方氮化硼的形貌会影响其本征性质,例如,六方氮化硼晶体的边界具有更高的单光子发射位点密度。因此,有效控制六方氮化硼的生长形貌对其面向规模化的工业应用具有显著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形貌可控的单层六方氮化硼生长方法,用以解决目前在二维六方氮化硼的生长中晶体形貌不确定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提供一种形貌可控的单层六方氮化硼生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金属箔作为生长基底置于支撑材料上,然后将载有金属箔的支撑材料放入化学气相沉积装置的反应区中;
S2,将含有氮源和硼源的前驱体置于化学气相沉积装置的上游区,所述上游区位于所述反应区之沿载气流动方向的上游方向;
S3,通入载气,加热反应区,直至金属箔呈完全熔融状态,然后加热所述上游区,上游区的温度为75~90℃,进行化学气相沉积反应5~40min,冷却,得到六方氮化硼二维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未经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6104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